
据新华社重庆5月11日电 一位环保问题专家11日在此间表示,伴随着污水处理厂的增多,污泥发电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 德国弗朗恩霍夫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张浩在当天开幕的德中环保论坛上说,目前中国污泥无害化处理率非常低,无害化处置设施还不到1/4。由于费用昂贵,即使在相地发达的城市,污泥处理率也仅为20%至25%,污泥隐患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沼气发电是目前发达国家处理污泥最常用的途径。 张浩说,污泥是低热值燃料,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主要用填埋、生物堆肥、干化焚
通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MW级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示范”,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于2003年起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与环境委员会(ENEA)合作进行了1MW多原料气化发电系统(适用于生物质和RDF两种原料)的总体设计以及1MW气化发电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完成了1MW生物质气化炉及相关的气体净化设备、自动控制等关键设备和技术的设计和开发。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MW级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是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应用向5MW以上规模发展的重要技
在山东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年产3000吨的生物质快速热解生产液体燃料油中试装置正在隆隆运行,从中试装置中出来的热解干气点火后喷成了半米长的火焰,在塑料桶里装着冷却下来的棕褐色的液体燃料油,这表明生物质快速热解生产液体燃料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介绍,将木屑、秸秆、稻壳等进行快速热解生产液体燃料油,木屑产油率可达65%%以上,秸秆产油率可达40%%以上,生产的燃料油成本大约700元/吨左右,经过简单处理后热值约为18―20MJ/Kg,销售价格约为1500元/吨,用它替代柴油和重油,单位
利用水热反应技术,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作为化工原料或为汽车提供燃料;也可将工厂废水中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转化成低级脂肪酸、煤炭等资源。这个想法听起来就让人十分向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的支持下,同济大学碳资源循环技术研究所所长金放鸣正在努力将这些设想转变为现实。 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 “我的解决思路是让人们生产、生活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循环起来,把它转化成人们可利用的资源。”金放鸣对《科学时报》记者说:“二氧化碳一直被视为引起地球温室效应的罪
据中国科技信息网报道,波音公司子公司Spectrolab有限公司科学家在最近发表的太阳能电池制造研究论文中称,他们研制出的太阳能电池超越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0%效率限制,40%效率是所有光电设备所能获得的最高效率。 他们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最近一期的《应用物理学通讯》杂志上。 当今最常用的太阳能电池,比如为家庭和建筑提供辅助电力的太阳能电池,都是独靠太阳的单结硅太阳能电池。这些太阳能电池只能利用太阳自然产生的光亮度,且其最佳效率限定于一个相对狭窄的光子能量范围中。

广东东莞康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气动力部、技术中心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化石能源日渐枯竭,世界正面临巨大的能源压力;生存环境日渐恶劣,世界正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又有巨大的能源被白白地浪费;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肆无忌惮地排放。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事情!“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在很多国家被列为“基本国策”。 沼气的充分利用,是其具体措施之一。 沼气发电在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重视和积极推广。如美国的“
东莞市康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燃气动力部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现有能源供给的约束条件下,我国面临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能源自给安全压力以及巨大的环保压力。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开发并生产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世界今后解决能源紧缺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致力开发高效、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保护本国
新华网武汉4月26日电(记者李鹏翔)中国首台完全国产化商业钒电池系统26日亮相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该系统在多项关键技术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打破了国外在钒电池大规模储能技术上的垄断。 钒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存储技术,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相比,具有功率可达兆瓦级、使用寿命长达20年、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等明显技术优势。钒电池储能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海岛独立供电、城市电网储能和电力削峰填谷等领域。 自从1985年,钒电池理念被提出后,
日前从上海市科委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实现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此次课题组并非在植物体外“拷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结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11%的世界最高水平。 项目负责人、华东师大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4月10日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生产氢气的最便捷反应体系,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使氢气这一清洁能源真正实用化。 据悉,这一反应体系是在美国化学会第235次会议上发布的,并被称为当前世界上生产氢能源的最有效方法。据研究小组带头人,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师珀西瓦尔•张教授介绍说,该反应将植物多糖、水和多种高效酶混合在一起进行反应,最终生成了氢气和二氧化碳。这项新的反应体系解决了“氢经济”的三个主要技术壁垒: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储存以及如何有效进行传输。研究者称,这是一项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