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浙江科学家的一项新技术使得氢燃料示范车完成"充气"的时间只需要短短15分钟。在此之前,美国最先进的技术是把高压储氢罐做到了411升容积。浙江科学家的这项新技术却突破了美国创造的纪录。 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郑津洋教授带领课题组最近研制出了5000升固定式高压(42MPa)储氢罐,相当于美国储氢罐的12倍还要多,成为目前世界上个头最大的储氢罐。郑津洋教授介绍,氢能汽车要真正为老百姓所用,除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外,还要让充气过程像汽车加油一样简单快速。“而我们设计的高压储氢罐为一辆大巴车充气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一个旨在促进解决国家能源战略问题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目前正在该所积极筹建。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研究员表示,经过专家反复论证,该所因在能源研究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淀和雄厚科研实力,而获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落户"。大连化物所近期已完成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的方案设计并即将正式开工建设,该国家实验室所需科研、管理人才也已开始在全球招聘。 他介绍说,正在筹建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体建筑三点八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竣工。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传
近日美国的两名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太阳能采集装置――氦气球。这一太阳能采集装置使用了目前最新的太空技术,而且它的价格便宜使用也简便,刚一问世便立即引来了众人的目光。对此,专家们认为氦气球太阳能装置将对太阳能技术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它将势必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潮流。 虽然很多人都希望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使屋内采集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但这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管技术面前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这一切似乎即将要改变,人们仅仅安置几个氦气气球就可以轻松采集到太阳能资源。美国技术人员约瑟夫・科利
植物体内神奇的光合作用,有望助人类实现清洁能源的梦想。日前从市科委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利用纳米材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再造”“叶绿体”,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实现光能发电。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有效将太阳光转化成化学能。此次,课题组并非在植物体外“拷贝”了一个叶绿体,而是以自然为灵感,研制出一种与叶绿体结构相似的新型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尝试将光能转化成人类亟需的电能。在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的支持下,经过3年多实验与探索,这块仿生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已超过10%,接近
利用卫星从宇宙空间收集太阳能已不是新鲜事,美国能源部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该项目,美国宇航局也于90年代继续对其进行钻研。然而,迄今为止,这一项目遇到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问题。 去年10月,美国五角大楼发布报告称,宇宙中的星体可以随着太空太阳能(SBSP)作自我调整。报告称,SBSP作为能源更切实可行,并且最终可能帮助人类解决多种危机,如气候变暖、战争耗能等。美国太阳能协会主席、上世纪90年代中期SBSP计划的负责人约翰・曼金斯指出,当前的主要挑战还是认识问题,高层领导中有
每当夜色降临,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内最大的广场――新宁广场都会灯火通明,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广场的许多灯柱上方多了一样东西――太阳能光伏板,这是青海利用太阳能,节省电力资源的一个实例。太阳能产业成为青海省节能减排的生力军,正是缘于省政协委员的多方呼吁。青海省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全省年平均日照率60%-80%,全年接收的太阳能折合标煤1623亿吨,合电量360万亿千瓦时,相当于龙羊峡电站年发电量的6万倍。如何利用好太阳能资源,走出全新的节能减排之路,成为近几年省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委员通过提案、
据美国“技术评论”网站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家最近发明了可大幅提高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同时维持低成本的方法。他们同时成立了一家名为1366的技术公司以将这项技术商业化。 伊曼纽尔.萨克斯是MIT机械工程学教授,也是1366公司的创办人之一。他的实验室研制出的大约2厘米宽的小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将定量的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比普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提高了27%。 萨克斯采用了3项关键的发明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型的效率。首先,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增加纹理,使硅板能吸收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英国广播公司(BBC)2日报道,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谢默斯・加维教授相信,未来的风能可以以压缩空气的方式储存在海下巨袋中。眼下,大型电力公司E.ON已经自掏腰包,用以帮助他“将风能储存起来”的梦想成为现实。 实际上,制造巨型“束风袋”并不是加维突然之间冒出的想法,长期以来,他便大力倡导压缩空气的种种好处。加维表示,电力公司愿意提供研究经费说明,他的这一想法并非天方夜谭。他说:“随着这个国家和整个世界朝着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道路迈进,我们一定需要将能源储存起来。”根据他的设
《中国科普网》2008年4月1日报道 美国科学家说,将放射线直接转换为电能的材料可以开创宇宙飞船的新纪元,甚至还可以开辟以高功率核电池驱动的地面交通工具的新时代。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日前报道,电力通常是利用核能加热蒸气,从而驱动发电涡轮机而产生的。自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和苏联开始利用通过核裂变将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为宇宙飞船提供动力的热电材料,或者使用放射性衰变材料。“先锋”号太空探测行动使用的就是后者,即“核电池”。 弃用蒸气和涡轮机使得那些系
新华网南京3月31日电(记者王雅楠)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日前披露,中国第一台立轴式浮海风力发电机样机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研制任务。 赵忠贤日前在“海上风能利用”院士咨询会上表示,这台立轴式浮海风力发电机样机预计发电量为300千瓦,并计划在海南省海域内建设一座面积为200平方海里、发电量为20000千瓦的浮海风力发电机试验电场。 他说,目前中国正在对海上风力情况进行调查,现在普遍使用的迎风式发电机在抗御台风方面较脆弱。立轴式浮海风力发电机在这方面较有优势,但目前世界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