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中国南车[5.44 1.12%]电机公司配套生产的首台2.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大丰竣工下线。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具有机组可靠、结构简化、运行噪音低等优势,成为当今风力发电领域的尖端技术产品。早在2008年2月,中国南车电机公司就联合金风科技[19.05 1.60%]开始联合研发海上风力发电产品。他们在吸收了已有成熟的1.2兆瓦和1.5兆瓦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优点的基础上,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具有运行转速低,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可靠性高,免维护等技术特点的2.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
7月20日至21日,历时两天,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两名工程院院士、六名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九人专家委员会对清华大学与力诺集团联合研制的新产品――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和中温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鉴定,新技术产品得到专家组一致通过。专家组表示,该成果具有多项创新,填补了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器在150摄氏度温区的技术空白。两项科技成果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太阳能中温真空管技术的突破必将加速太阳能热利用发展步伐,这一观点得到了参会专家的一致认可。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主任罗振涛在接
近日,新奥光伏有限公司以零缺失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简称CQC)检查,并最终取得了全尺寸产品CQC认证。 新奥光伏的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性能获得了审核组的好评,最后以零缺失顺利通过审核。全尺寸产品CQC证书的取得,对开拓国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CQC是国家发改委、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指定光伏组件工厂检查机构, 是IECEE-CB 体系中国唯一的国家认证机构(NCB)和国际认证联盟(IQNet)的正式成员。国内、欧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法国、西班牙、
中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CEFR,以下简称“快堆”)日前实现了首次临界。由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 “这肯定是里程碑式的突破。”一位核电系统工程师告诉记者,“快堆终将成为世界核能的主流,此次实验快堆的成功临界意味着我国实现了快堆技术的''从无到有’的突破,而且这是真正意义上由中国人弄出来的。”他表示,如果快堆技术能真正被掌握并推广应用,有望实质性地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贫铀现状“紧逼” 此次成功实现临界的快堆,早在1995年便已立项。与我国传统的压水堆(
【导读】:电力工业作为社会基础性产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之一。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首先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各国电力监管部门、研究机构、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响应。智能电网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电力工业变革的新的制高点,也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大趋势。 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中国特色 发展智能电网在世界不少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已步入成熟期,电网架构趋于成熟稳定,具备较强的输配电供应能力。因此,提高电网效率,积极应对环境挑
一项有关太阳能真空集热的科研成果21日在山东省会济南通过鉴定。这项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的项目获中国院士专家组肯定,此举意味着中国对太阳能的热利用开始扩展到热能应用领域。 尽管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广受全球业界瞩目,但这种热利用一直停留在低温热水应用阶段。新研发的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成果透过提高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太阳吸收比与提高罩玻璃管的太阳透射比,更多地采集太阳能量,令研发的产品工作温度超过150摄氏度,从而为在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工业用热和农业烘干等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中国工程院副
随着石化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加快对新能源的投资。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日前表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稿件,规划期为2011-2020年,目前正准备上报国务院。 江冰透露,该规划累计增加投资达5万亿元,每年将增加产值1.5万亿。规划实施后,预计到2015年,中国天然气利用规模会达到2600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9%提高到8.3%;水电利用规模达到2.5亿千瓦,核电利用规模达到3900万千瓦,水电和核电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
时报7月22日讯(记者董莉)昨天,力诺中温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和集热器通过院士专家组鉴定。这意味着太阳能热利用将告别“低温时代”,走进“中温时代”,从以往简单的热水应用扩展到更大意义上的太阳能热利用,为太阳能在空调、采暖、海水淡化和工农业用热等领域应用创造条件。 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诞生至今,我国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已经稳居全球首位,但颇为尴尬的是,太阳能热利用始终停留在低温热水应用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打开这一瓶颈,力诺光热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中温太阳能真空集
从中国企业500强晶龙集团核心子公司― 晶澳太阳能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研发的“超高效”电池转换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了18.7%,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是世界范围内成熟的技术,但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大部分都在16%左右,极少数达到了18%左右,如何提高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一直是光伏产业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太阳能电池应用大国努力寻求解决的课题。晶澳公司专门组织了研发团队集中力量开展“超高效”电池攻关,在历经数个月的不懈努力
光伏产业历来被称为绿色能源,但也因其上游产业“两高”诟病而备受争议,成为行业发展瓶颈。近日,在江苏东海举行的“2010中国硅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表示,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已获突破,并已具备产业化条件。相比较于第一代与第二代光伏发电技术,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凭借“绿色、高效、价廉、寿命长”等特点,将改变光伏上游产业“两高”现状。对此,本报记者对何祚庥进行了专访。 中国能源报:您在会上力推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它与前两代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