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8月1日,三门核电一号机组2台安注箱正式就位于安全壳厂房。此举标志着世界第三代核电AP1000首台机组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资料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41分报道,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透露,以AP1000机组为依托,我国已率先掌握第三代核电五大核心技术。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孙汉虹表示,依托世界首批4台AP1000机组的建设,我国率先掌握了核岛筏基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钢制安全壳成套工艺、大型锻件国产化等三代核电的五大核心关键技术,确保了我国后续三代核电批量化、
中投顾问提示: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美接见国家电网考察团时表示,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输配电网发展方面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领域,未来美国也需要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和技术,希望双方在能源电力发展方面能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美接见国家电网考察团时表示,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输配电网发展方面有很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领域,未来美国也需要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和技术,希望双方在能源电力发展方面能有更多、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在考察国家电网时也表示,美方非常认同国
美国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如果向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原料氧化锌中添加硒元素,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吸收阳光的效率。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对当地媒体说,他们将硒元素嵌入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氧化锌中,在如此形成的合成物中硒元素含量为9%。如果用这种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可使后者更高效地吸收阳光并利用其中的能量。但对于这种方法能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率提高多少,研究人员没有具体说明。 参与这项研究的马里.迈尔说,氧化锌是一种相对廉价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材料,有望使太阳能电池制造变得更加经济简便。
其实,新能源这个名字并不能完全概括我们所要提及的以下能源,有人喜欢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或者替代能源来概括,但是都有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而新能源或许是一个更加能为大家接受的名词。 在新能源当中,太阳能是最为大众熟悉的一种,每天到达地球的太阳能足可以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20多年,而且几乎无处不在,剩下的问题只是人类怎么通过技术进步去尽量捕捉太阳能。 太阳能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是太阳能热水器,这个在中国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是全球应用太阳能热水器最广泛的国家,第二是聚光系统(CSP)发电

在最近举行的日本2010年度清洁发电及智能电网展上,众多与太阳能、水力和风力利用有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受到关注。 若狭湾能源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透过聚焦型太阳能灶,阳光透过太阳能电池板聚焦后投射在下部的接收装置上,这种太阳能灶温度可高达2500摄氏度,效率远高于传统的反射聚焦式太阳能灶,它还能借助太阳光自动追踪装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该中心说,这种太阳能灶既能用于烹饪,也可用来发电。 日本气象股份公司开发出一种气象预报模拟系统,除能预报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外,还能预报远东地区任何地

近日宣称,来自美国、比利时和韩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方法,用于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能,这也使得设计、制造一种新型太阳能转换器成为可能。Scitech Solar表明,这项突破性的科技将大大提高能量的转换效率,并且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相比,成本也被大幅度降低。 Scitech Solar 此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强,并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也使得制造商可以在某种材料出现短缺时,很快地以最经济的方式采用新型材料。此技术基于一种独特的“光整流”过程,通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与国内社会的共识。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最新规划,到2015年我国风电上网容量将达9000万千瓦,2020年达1.5亿千瓦。可以预见,我国的风力发电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要想实现风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利用科技进步,引领风电产业科学发展。 首先,利用科技进步,提高风能利用能力。按照最新的风力资源评估资料,我国潜在的陆地风力资源发电装机可达23.8亿千瓦,海上风力资源发电装机可达2亿千瓦。但是受制于环境、交通、气候、矿藏等各种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从绿头苍蝇的眼睛中获得了灵感,用以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该小组正在研究利用苍蝇的眼角膜来制造仿生表面或模仿生物组织属性的表面。这些表面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 绿头苍蝇的复眼呈半球形,在该半球形复眼的内表面覆盖着具有纳米级功能的六角形眼睛。照片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shlesh Lakhtakia 据研究人员透露,绿头苍蝇的眼睛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造。苍蝇的复眼呈半球状,在该半球形复眼的内表面覆盖着具有纳米功能的六角形眼睛。 戈弗

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开发研究所(简称:EMPA)的研究员成功使用简单的电化学方法在聚苯乙烯微珠颗粒上生长出海胆形状的纳米结构。海胆刺状结构由氧化 锌纳米线组成。这种结构化的表面可以被用来提高光伏产品的转化效率。赋予材料新特性的工艺往往复杂且重复性差,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科学家报告的新工艺不仅使用了廉价的原材料,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这些成果是位于瑞士图恩湖的EMPA下属的材料和纳米结构实验室(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Nanostructures Laborat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自豪的时刻,这也是一个让世界瞩目的时刻―――2010年7月21日9时50分,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实验快堆领导小组组长杨长利庄严宣布:“中国实验快堆达到首次临界。”他说,这标志着中国的四代核电系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核能发展从此跨入新时代。 “核燃料越烧越多,核废料越烧越少”这曾是几代核电人的梦想。中国实验快堆首次临界,让这一梦想在中国核能专家们的手中正一步步接近现实。 起步,近半个世纪的梦想 中国实验快堆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