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2年日本实施太阳能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以来,日本的太阳能电池导入量大幅增加。以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在住宅的房顶上设置,而最近以百万瓦级光伏电站为代表,在大面积的平地等设置太阳能电池的事例越来越多。虽然太阳能电池的设置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也有没变的地方。比如,太阳能电池依然是平板型。 把太阳能电池的形状变成圆柱形,提高太阳能电池设置自由度,这是研发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九州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生命体工学研究科教授早濑修二提出来的。这种电池可以垂直设置,能合理利用空间。记者就圆柱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SNEC 2014期间,易晖太阳能隆重展出了核心产品“太阳能电池专用新型绒面导电玻璃”,以其独创的专利技术获得了行业内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近日,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最知名规模最大的盛会――SNEC 2014第八届国际太阳能产业暨光伏工程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 2014,注定将是一个希望之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光伏同仁的披荆斩棘、努力开拓下,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已经正式成为全球不可忽略的力量。厚积薄发,如今正日渐成熟太阳能光伏市场形势喜人。光伏产业,即将再次迎
5月15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主持立项、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和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抗静电聚酰亚胺双向拉伸薄膜的研究与制备”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验收。专家组鉴定认为,该项目生产的薄膜不仅填补国内空白,还可替代进口产品。 该项目通过两年的攻关,设计出一种新型抗静电聚酰亚胺薄膜配方,利用双向拉伸工艺合成了抗静电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薄膜。该薄膜可做成胶带,也可作为一种防静电薄膜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挠性线路板、电池电极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电子器件等。此项目已申请专利两项(其中1项为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国

大面积多功能高效减反射膜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伏技术研究团队前期开发的光伏玻璃第一代多孔氧化硅和第二代双层氧化物减反射膜技术[J. Appl. Phys. 112, 093517 (2012); Sol. Energy 89, 134 (2013);CN201010150748, CN200910098519]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上述体系尚须改善的问题是:由于薄膜具有与空气直接连通的开放孔隙结构,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和其它杂质,从而造成光学性能衰退。
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220万欧元资助,由瑞士苏黎世联邦技术学院(ETH Zürich)总协调,欧盟多个成员国科技界和工业界共同参与,包括大型太阳能工业集团如德国包豪斯航空(Bauhaus Luftfahrt)、德国航天中心(DLR)和壳牌石油集团(Shell)等,参与组成的欧洲SOLAR-JET研发团队。从2011年6月开始,利用太阳光线提供的高温能量,以水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材料,致力于“太阳能”燃油的研制生产。截止目前,研发团队已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实验室规模的可再生燃油全过程生产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因其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的速度极快,因此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晶体管。由于石墨烯实质上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也适合用来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 石墨烯出现在实验室中是在2004年,发现石墨烯的两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制备石墨烯的一般方法在高温炉中通入含碳气体,使得石墨烯沉淀在铜或镍等金属上,但要真
随着光伏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光伏技术在农业中的地位也日益的重要。下面小编帮大家搜罗了一些最新光伏农业技术应用: 集光伏发电、特征光谱LED照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设施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设施,特别是一种集光伏发电、特征光谱LED照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设施,包括具有顶棚和侧壁的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顶棚设有分光式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分光式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可吸收太阳光中短波波段(570nm以下)的光并透过部分长波波段(600nm以上)的光,以同时进行光伏发电及为所栽培植物提供所需光照;所述温室
生产过程控制被认为是太阳能产业的一个关键的成功因素。不过,这仅仅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的一部分:为了全面优化生产并降低成本,生产商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以保证只加工无缺陷的材料。 为了切实避免耗材的浪费和缺陷产品时间上的浪费,需要对每一个相关硅片的特性进行全面的在线检测。YIELDMASTER PLC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触式光致发光检测系统,为太阳能硅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质量保证。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特点,该系统可以准确预测基于原始硅片分析的电池效
央广网重庆5月19日消息(记者刘湛)记者今天从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了解到, 截至5月17日,在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重庆涪陵焦页1HF井280平方公里一期产建区,已开钻页岩气井82口,完钻47口,投产27口,目前投产井全获成功,表明我国已完全掌握最核心的页岩气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据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总经理郭旭升介绍,初步评价该气田埋深小于4500米的有利区面积近4000平方公里,资源量2.1万亿方,且品质优、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含气性好,资源基础丰富。在2

【科技讯】5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几十年前曾致力于“诱骗”大肠杆菌生成一种蛋白质。目前,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使用大肠杆菌制造一种生物膜,能够吸附在不同纳米微粒表面,最终形成的活体混合物质可以适应所在环境,生成复杂的生物分子,并具有多样性长度比例。这些“活物质”有能力导电和释放光线。科学家认为,这种方法将有助制造一些“较大设备”,例如:太阳能电池、自愈材料,或者诊断传感器。 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帝摩斯-卢(Timothy Lu)说:“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将活体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