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皂泡上的超薄太阳能电池 帽子、窗户、白纸、气球,倘若它们都能发电,那会怎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超轻、超薄的柔性太阳能电池,能附着在许多物体之上。即便是“躺”在一个肥皂泡上也不会让泡泡变形。该材料潜力巨大,对重量较为敏感的应用,如航天器或高空探测气球等有重要价值,有望为太阳能电池应用开创出许多全新领域。 麻省理工学院称,这种太阳能电池主要由基底和涂层两部分组成,厚度仅为2微米,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的五十分之一,传统太阳能电池的千分之一,极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轻最薄的太阳能电池

摘要:科研人员表示他们成功证明石墨烯在未来能够被打造成为最轻的吸光材料。近期,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联合军工厂商BAE Systems在光微机电系统(opto-MEMS)设备上的红外成像部分开展合作,通过纳米纹理化(nanotexturing)技术,能对石墨烯表面进行纹理操作,从而使石墨烯的吸光能力增加90%,未来有望应用于“智能壁纸”等物联网领域。 石墨烯一向以卓越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著称,但其吸光能力不佳,只能吸收大约2.3%入射的光线。而萨里大学的研究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一只科研团队近日在应用能源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专业论文,他们认为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整合到汽车到电网系统中,并实施可控制充电操作,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降低54%到73%不等的费用。更具体的说,可控制充电可以为用户节省将近一半的充电费用。相比于那些传统的供电方式,如果加入20%的绿色风能供电,费用可以相对减少大约5%到15%;而对于那些需要容量扩充的系统而言,节省电费甚至高达50%到60%。 作为美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电力资源,风能被寄予厚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最重要的组
科技日报北京1月25日电(记者常丽君)当硅或石墨烯表面受光照后,其内一些电子会激发到高能态,在几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内快速完成一连串反应。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找到一种新方法,能在光激发电子的前几飞秒内操控石墨烯中的电子。这种超快电子控制技术能在高能电子互相碰撞之前改变它们的方向,最终有望研制出更高效的光伏装置和能量采集设备。 MIT的物理学副教授帕布罗・贾里罗-海瑞罗和同事在以往实验中曾设计过一个极薄的“三明治”微装置,上下两层是石墨烯,中间是一层绝缘氮化硼。通过改变电压和

Cu-In-Se(CIS)型太阳能电池迎来了重大转机。与现在市场上最大的多晶硅型太阳能电池相比,除了一直具有优势的价格竞争力之外,在转换效率方面也迎头赶上,正在逐步实现反超。 在2005-2010年,CIS型以及CIGS类太阳能电池作为前景光明的新一代太阳能电池,受到的期待与日俱增,世界上出现了几十家风险企业。但其中的大多数没能将实验室的开发成果投入量产,已经销声匿迹。最终跨越阻碍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只有昭和壳牌石油的子公司Solar Frontier一家。 该公司的研发品在2015年12月创
摘要:太阳不断向四周太空抛出能量,美中不足的是,在地球上人类使用太阳能之前先需要使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存储。现在,美国麻省理工已发明了一种新的材料,可以先存储太阳能然后按需释放太阳能成为热量。 这种发明了不起的地方是它不涉及使用太阳能电池。这种新材料采用化学反应的形式来存储太阳能。该材料以透明聚合物膜的形式,可以在多种应用中使用。 例如,该薄膜可以用在汽车的挡风玻璃外侧,可以去除结冰,或者用户在外套保温层当中,在户外寒冷的环境当中释放热量,保持身体温暖。该材料构成的分子存在两种状态,其中一种
由日本、中国和瑞士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借助薄膜掺杂技术,制造出一种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公证效率为15%,是当前国际公证的钙钛矿电池最高效率。 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本较低,更容易生产,而且近年来其光电转换效率获得较大提升,所以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产业化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太阳能电池。
X射线技术揭示有机太阳能电池内部机理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技术在分子水平上观察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内部反应,从而可以用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由有机分子组成,制约电池获得更多能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为分子的排列方式。到目前为止,关于印刷过程中分子之间如何进行排列这一问题还没有相应的研究,而为了控制电池中各组分的排列方式,十分有必要从分子尺度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的研究发现,印刷刚开始时,溶剂逐渐挥发而其它材料保留在溶液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有机分子的浓度增加,直到电子供

近日,德国光热发电工程咨询公司CCO Services应记者之邀,撰写了一篇题为《熔盐槽式光热电站的特点和优势》的文章,将熔盐槽式光热发电技术与传统的以导热油为传热工质的槽式光热发电技术进行了详细比较。文章指出,熔盐槽式光热发电技术将大大提升光热发电效率,降低光热发电的度电成本。 以下为文章的中译版(摘选): 当前,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缺少创新,当下已投运的大部分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所采用的技术都是十年前的。 以前,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槽式集热器的结构上。20世纪80年
太阳能电池的表面一般为平整的,如果在表面添加细小的硅粉,可能会使其单位面积产生的能量翻一倍或者更多。这一假设已经被特温特大学研究院的一位学者证实。 去年,特温特大学的研究员们就发明了一种每平方厘米分布一百万个微粒的半导体。这种半导体由两类硅组成,一种使用硼掺杂,另一种使用磷掺杂,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形成PN结。PN结对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影响很大,因为正负电荷正是在这里被分隔。而这项技术的困难在于确保PN结准确地依附于表面结构生长。在最进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员们发现了最合适的微粒高度和PN结厚度,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