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又是政策扎堆的一月,据不完全统计,30多项涉及氢能政策在此月发布,其中国家级政策占据3项,自国家顶层氢能产业规划政策出台后,各地的氢能热潮逐渐来袭,各地频频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国家 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氢能方面提出:开展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多元化应用等技术标准研制,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及系统等领域,增加标准有效供给。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能检测评价等基础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2年9月份能源生产情况。国家统计局表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生产同比增长,电力生产下降。与8月份相比,原煤、原油增速加快,天然气有所放缓,电力明显回落。 具体来看,电力生产明显回落。9月份,发电68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上月为增长9.9%,日均发电227.7亿千瓦时。1-9月份,发电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据了解分品种看,9月份,火电、风电增速放缓,水电、核电降幅扩大,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 火电同比增长

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 《行动计划》明确,抓紧完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关技术标准,加快制定海上风电开发及多种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户用光伏等就近开发利用相关标准制修订,建立完善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标准体

近日,国家发改委就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在会上表示,将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构建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


据有关方面反映,近期环渤海港口下水煤现货交易价格上涨较快。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部署要求,近日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辽宁省锦州市等多地发展改革委对港口煤炭企业开展专项调查,了解相关企业煤炭销售和价格情况,提醒督促其合规经营,严格执行已签订的电煤中长期合同价格,严禁以“阴阳合同”等方式额外加价,将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相关企业已就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在价格合理区间内销售煤炭等作出了承诺。 迎峰度冬用能高峰期即将来临,稳定煤炭市场和价格对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至关

9月5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就《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11月24日,该文件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与上一版相比,此次有以下七项重大变化: 新版增加的主要内容 (1)给光伏电站建档立卡,生成唯一身份识别代码 增加内容:国家能源局开展并网在运光伏电站项目的建档立卡工作。每个建档立卡的光伏电站项目由系统自动生成项目编码,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身份识别代码。 (2)光伏电站选址,要符合用地用海和河湖管理、生态环保等有关要求 增加内容:光伏电站项目建设

近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到,将推进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输电、配电及用电等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 ● 太阳能装备。重点发展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发高可靠、智能化光伏组件及高电压、高功率、高效散热的逆变器以及智能故障检测、快速定位等关键技术。开发基于5G、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维技术和智能光伏管理系统。积极发展太阳能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通知到提到,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在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中,不得囤积倒卖电站开发等资源、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投资、采购本地产品。 还指出,为促进削峰填谷和产业链稳定,鼓励有关企业及公共交易机构等合理开展多晶硅及电池等物料储备,严禁囤积居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

2022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7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业创新,打击侵权假冒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和群众利益,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法规建设与打击惩治并举,强化统筹协作,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