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能源局网站10月9日消息,2024年8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5836个。其中风电项目70个,光伏发电项目5742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8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565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24个。 以下为公告原文 2024年8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共5836个,其中风电项目70个,光伏发电项目5742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86个,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565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24个。 附件:2024年8月全国新增建档立
近日,国际能源署发布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该份报告提供了到2030年电力、交通和供热领域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的预测,同时探讨了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并识别出阻碍更快增长的障碍。 在去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各国政府同意共同努力,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三倍。2024年度《可再生能源报告》基于当前政策和市场发展,提供了关于各国在实现该目标方面进展的全面分析。此外,它还评估了实现更快扩展所面临的挑战。 该报告首次包含一个关

该份报告提供了到2030年电力、交通和供热领域可再生能源技术部署的预测,同时探讨了行业面临的关键挑战,并识别出阻碍更快增长的障碍。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达到40.7%。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比重持续较快提升,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表示,8月份,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的40%,同比增加534亿千瓦时,占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量的三分之二。随着电源结构的绿色转型,越来越多电力消费需求将由非化石能源发电提供。 “十四五”以来,我国非化石

截至8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为12.7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比重超过40%,达到40.7%。

近日,工信部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其中指出,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项以上,实现光伏产业基础通用标准和重点标准的全覆盖。鼓励社会团体研制先进团体标准,支持我国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光伏产业全球化发展。 以下为通知原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光伏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的通知 工信厅科〔2024〕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则》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市场注册业务全国统一规范。二是推动“一地注册、信息共享”。三是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与入市需求。四是明确市场注册业务全流程标准。五是明确市场注册业务监督管理职责。 以下为通知原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的通知 国能发监管规〔2024〕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经

提早布局产业规划、项目招商、技术创新、场景应用 包头按下储能发展快进键 广袤的草原上,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巍然林立,百米长的叶片呼啸转动,构成草原上最为壮观的景象。随着风电、光伏等“看天吃饭”的新能源产业兴起,储能项目成为新能源必不可少的“蓄水池”。 近年来,包头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装备制造优势,以光伏、氢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为引领,发力储能“新赛道”,从产业规划到项目招商,从技术创新到场景应用都提早布局,在国内领先一步。如今,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储能项目相继落地,包头新型储能产业呈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喜庆氛围中,2024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包头市召开。会上,包头提出把2024年作为包头储能产业发展的“新元年”,全力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发展格局,即全国重要的储能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领先的储能技术研发中心、示范应用中心,通过三年时间推动储能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向着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迈进,把包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储能之都”。 这是包头市继2023年5月被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授予“世界绿色硅都”称号后,再次以一座城市的力量,立下的新志向。 这体现

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包头市将2024年确定为包头储能产业发展“新元年”,老工业基地包头又有新志向――建设“中国储能之都”,全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加速推进,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倍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是大有可为的战新产业。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作出的“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风光资源和产业优势,“风光氢储”一体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