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的43年内削减50%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现在缺乏的是政策支持。” 编者按: 能源安全以及能源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看起来都是客观存在和未来无法避免的。 尽管对于这些将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问题,各方面已经提出不同对策建议,但欧洲可再生能源理事会和绿色和平觉得已有的各种报告和建议似乎还不够。这两家机构最新公布的一份题为《能源革命》的报告,试图说服世界各国政府,在原有的能源计划基础上,有必要来一次更为深刻的“革命行动
中新网5月16日电全球暖化议题持续受到关注,各地都在发展替代能源,台湾“交大”跨领域光电研究中心利用类似一般塑料的材质,研发出全世界最高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取得方式较为容易,不仅不会像硅原料有严重缺货的问题,还可以折叠和弯曲,预估未来3到5年可以进入一般家庭,市值更可以高达10亿美元。 据台湾东森新闻报道,传统的太阳能板因为体积较大不易推广,“交大”研发团队以制作出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2%的塑料太阳能电池。而和传统的硅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最大的优点在于电池制作的材料类似
新华网云南频道5月24日电(马也、刘娟)近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政府与云南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计划投资20亿元,在会泽县大海草山联合开发建设全省最大的风力发电站,发电站预计装机容量20万千瓦。 据悉,将建设的20万千瓦风力发电站正在进行风能资源测试阶段,云南电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已于今年2月14日和3月19日,在选址地建立了2座高70米的测风塔,开始对项目第一期工程的风能资源等数据进行观测。从测风塔2月的数据分析,大海草山的风力资源极其丰富,合作开发前景广阔。据了解,电站
清洁能源的开发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具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 近年来,全球投向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燃料乙醇的资金数量激增。此次新投资浪潮的重要特点是风险资本的大量介入,以及众多国家政府的积极参与推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开发新能源问题上,过去流行一种自由经济理论支持的看法:能源体制的转化是一个市场进程,可以靠价格机制的引导完成。 即石油资源一旦开始枯竭,油
综合外电5月28日消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计划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兴建太阳能发电项目以压低发电成本,此举旨在加大可再生能源在所有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在参加5月26日的一个行业会议后表示,中国计划通过在这一新兴行业中引入“合理的竞争”来提高太阳能发电量。 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的15年间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1,960亿美元),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降低污染。中国希望在2020年前将包括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
5月23日,为期三天的首届生物质产品科学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开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江泽慧,中国林科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张守攻等出席会议开幕式。 江泽慧教授、李育材副局长、美国农业部副部长帮办皮尔森、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国际司、计资司、科技司等部委领导。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及我国等16个国家55个科研院所、高校、政府部门150多位官员、学者参加会
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了一种新的太阳能电池,转换率超过40%。这种电池由Boeing-Spectrolab生产,通过反射镜和棱镜来增加进入电池的阳光。DOE表示这种电池的售价为每瓦特三美元,生产电力的成本为8-10美分/每千瓦小时。 传统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只有15%左右,而新的这种集中器电池利用成本相对较低的反射镜和棱镜将阳光集中到电池上更为昂贵的镓砷化物部分来提高转换效率。 Spectrolab公司预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最终能达到45%。(电协)
近日,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大唐集团公司的领导和专家在六盘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人员的陪同下,到盘县坡上牧场风能资源详查点,就开发建设风能电站所涉及的地质、交通、气候、入网条件等进行实地踏堪和测量。 经双方协商,由大唐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坡上牧场风能电站,初步确定分成三期建设。首期将根据需要新建40至70米高的测风铁塔数个,为风电场建设的微观选址、投资预算等采集详实资料。
众所周知,亿万年前埋在地下的树,经过长年累月的密封高压,能够形成重要的化石燃料DDD煤炭。 如今,科学家又打起了正在地球表面繁茂生长的树木的主意:既然大自然可以利用远古的树木为人类提供燃料,人类也应该能够借助现在的树木造出生物柴油DDD亦称生物质液化燃油。 其实,从古到今,木柴就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远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钻木取火,以柴为薪;近可以追忆到第一次工业时代,人类用大块儿木头为燃料,驱动轮船与火车;即便是现在,仍有不少人使用木柴取暖做饭。可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遥远
一、引言 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能源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需要有可持续性的能源产出作支撑。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石化能源的有限性已经多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再加之因石化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切都使得世界各国政府重新审视其能源战略。目前,各国的能源战略均反映了两个明显的政策导向:一是开发利用替代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由此使能源消费结构在完成由煤炭向石油的转化后向着高效、清洁、可再生、低碳或者无碳的天然气、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