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4日,中国华电集团决定投资10亿元在西吉县建100MW大型风电厂。 华电集团自2008年4月开始,与西吉县就月亮山大型风电厂项目进行协商、洽谈并达成风力勘测协议。之后,在月亮山区域安装测风塔,经过1年的测风论证,该区域风能资源达到3级,符合风能开发建设要求。 据悉,风力发电厂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4.95万千瓦,投资6亿元,将于9月正式动工兴建,12月底竣工;二期建设于明年10月底建成,计划投资4亿元。
7月31日,中电投东北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赤峰亿合公风电厂一期49.5MW风力发电机组顺利实现整套启动并网发电。这是该公司今年继北票北塔子之后第二个并网发电的项目,也是中电投在蒙东地区首个开发建设并网运行的风电项目。 亿合公风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9.5MW,由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金风直驱永磁77/1500KW型风力发电机组组成,工程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在克服征地困难、主机供货滞后等不利因素和风场风力大、气候寒冷等恶劣环境影响的情况下,经过全体参建将士一年多的艰苦奋战,33台机
随着贵州乌江干流最大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首台60万千瓦机组投产,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的水电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这标志着包括水电在内的清洁能源发电占到华电集团总装机容量的20%,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5日在此间举行的庆典仪式上,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李庆奎说,作为国家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华电集团在6年多的时间里不断调整电源结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028万千瓦,风电从零起步,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核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使得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绝对不会同意CDM项目以行业为基准”,8月6日,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称。他是中国负责CDM审核的官员之一,同时,他也是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副主席。 中国作为世界上CDM项目最大提供国,CDM(清洁发展机制)市场面临重大变数。除了不确定的哥本哈根会议预期外,美国和欧盟也在推动以行业为基准的碳交易国际抵偿办法。 欧盟欧洲委员会建议,目前以项目为基础的CDM机制在将来会被限制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并且那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在行业减排量达到了行业基准时,比如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才可
继风电上网电价统一为“标杆电价”之后,又一条针对风电行业的消息悄悄引发了行业小地震。国家电网7月30日发布了国家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表示,该规定将在公司内强制推行。 华电集团宁夏风电场因并网电价从原本的每度0.56元提高到0.58元的标杆电价高兴没几天,又不得不对国家电网严格的“并网新规”感到担忧。 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1%,其中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的占比高达36%。伴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突飞猛进”,配套电网建设滞后、调峰电源不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据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6月份介绍,正在编制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新型燃料、智能电网等。 光热产业面临发展良机 作为新能源规划中的一个产业,太阳能光热产业无疑也受到了业内的关注。 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五届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鲍云樵8月4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说,太阳能光热利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能热水器,二是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颁布正进入密集期。在今年3月我国出台“太阳能屋顶计划”后,仅过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业界期盼已久的“金太阳工程”正式启动。如果说,“太阳能屋顶”计划让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苦的光伏企业看到了曙光,那么,“金太阳工程”的启动,将大大加快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上游多晶硅原料与主要市场“两头在外”,是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致命缺陷。但最近的各种迹象表明,这两大瓶颈正在被突破。 从多晶硅来看,受到多晶
昨天,北京市绿色能源产业基地揭牌,福建钧石、七星电子、清大天达等5家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落户其中,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雏形初显。 此举意味着,在我国新能源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北京正逐渐形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聚集区。 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位于本市平谷区马坊工业园区,一期规划面积133公顷,未来发展备用地200公顷。基地定位于以太阳能光伏和LED产业为主导产业,预计在5年内,吸引30家从事绿色能源产业研发、制造龙头企业进驻,力争2015年产值达到200亿元。 为吸引龙头企业入驻,该基地开出了土地、税收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项调研,全面了解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和测试评价能力。 现有34家企业的91个整车产品(包括客车底盘)被批准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500台,运营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
8月2日,日产在新总部大楼启用仪式上发布首款量产电动车,这款产品代号为EV-11的新车以现有的骐达为基础,采用高效能薄片式锂离子电池组以及特别设计的底盘,计划于明年在日本与美国率先投放,2011年由东风日产引入中国市场销售,并于2012年实现全球范围的推广。 日产的电动车蓝图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日产便开始了电动车辆技术研究。1990年代末雷诺和日产结成战略联盟,随着新能源汽车研发热潮的兴起,雷诺日产联盟强化了该方面的合作、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