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家重大光伏发电支持政策—“金太阳”工程正式启动之际,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紧紧抓住机遇,一举获得甘肃省两大光伏项目承建资格。日前,“江苏嘉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金塔红柳洼5MW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已正式启动。该项目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红柳洼,总投资达12500万元,年发电量约16,500,000kwh。 2009年9月14日,江苏嘉盛又与甘肃省玉门市人民政府于签订了300MW的玉门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书。玉门市人民政府将按国家、省上土地及产业政策,在玉门市规划的光伏发电厂址区域范围内为嘉
经过为期一周的全面大修,我国首座引进机组、商业示范性风电场———马兰风场日前重放异彩。通过叶片更换、叶尖修理、锈蚀处理等,该风电场2台超出20年运转周期达3年之久的风电机组,再次焕发了“青春活力”。 马兰风场建于1986年5月,隶属山东省荣成市电业局,坐落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马兰湾畔,由山东省计委与原航空工业部投资59.7万元兴建,安装了3台20世纪80年代技术最为成熟的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生产的V15-55/11千瓦风力发电机。 据了解,为开发利用风能,推动我国中型风力发电机的产业化发展,198
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黑龙江省将全面开展风力发电建设项目专项检查,促进风力发电行业健康发展。 此次检查将涵盖全省辖区内所有投产和在建的风力发电项目,重点检查风力发电项目是否履行了环评审批手续;在建项目是否认真按照环评批复的要求落实了生态恢复措施,各项污染治理设施是否同步建设;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项目是否履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各项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 按照黑龙江省环保厅的要求,全省各地环保部门要按照检查内容和要求,对本辖区风力发电项目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并结合环评审批的要求和日常监管情况认
对于当前社会上比较盛行的“风电过剩”、“风电泡沫”的说法,在19日举行的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风力发电政策与市场分论坛上,多数多位厂商和专家认为,当前所谓的风电过剩,只不过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属于结构性过剩,但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能还很少,谈不上过剩。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世平认为,风力发电场的项目建设方面,至少目前为止,远远没有到过剩这一步。风电设备制造层面有过剩也有不过剩,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能还远远不够,但是,那种依靠买图纸的制
2009年9月16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格尔木200兆瓦大型并网光伏电站(一期20兆瓦)工程开工暨公司揭牌仪式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这是国投集团继甘肃敦煌10兆瓦和宁夏石嘴山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之后的第三个正式开工建设的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并网电站之一,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国投在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投格尔木光伏项目作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在青海省的第一个项目,它的正式开工开启了国投集团与青海省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序幕。 2009年5月5日,国投
上周五开幕的“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成为近期国内新能源行业的一大热点。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主办城市的无锡未来将打造千亿元级的光伏产业链和百亿元级的风电产业链。 据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介绍,2007年12月,无锡被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认定为国家新能源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008年无锡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372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产值302亿元,风电产业总值达到70亿元。目前无锡光伏产业总产量和产能均居全国首位,已形成以尚德公司为龙头的40多家光伏企业集群。无锡风电制造业也已经有
第七届中国无锡太湖博览会今天在江苏无锡开幕,中国新能源领域最大规模展会“2009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同期举行,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等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的政府高层和产业界、国际投资界共五千余嘉宾参会,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驱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主办方介绍,本届太博会主打新兴产业牌,主题为“科技创新、转型发展”,其中新能源博览会阵容“豪华”,美国、德国、日本等海外新能源大国及国内产业界领袖悉数到场,集中展示光伏太阳能、风能和新能源汽车等三大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是一场“追风逐日
昨日,武汉市政府、东湖开发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设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在汉揭牌,这个暂定投资额为5000万元的项目,希望在2—3年内形成独特优势,为武汉千亿新能源产业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根据初步建设方案,该研究院投资5000万元,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落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2011年完成建设投入运营。研究院大楼将建成华中地区首栋节能示范楼,日照充足时有望实现“零”常规能源供应。 据了解,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新能源电池、碳减排及资源化利用
上海未来三年内核电装备产值将达到一百五十亿元人民币。十六日,上海电气集团董事长徐建国在此间表示,到二0一二年,上海临港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进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 临港地区已逐步成为上海发展先进重大装备产业的新兴基地,云集了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核电主设备制造等产业。其中,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核电制造基地一期已全面投入使用,并具备了生产二点五套核岛主设备的能力。目前,总投资达十亿元的临港基地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该基地未来主要承担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的研发和总装。 徐建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围绕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目标,坚持推进核电关键设备和重要材料的国产化和自主化。在核电重要材料制造方面,“国家核电”在推进核级锆材国产化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近日又在核电重要设备焊接用材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2009年9月13日,“国家核电”所属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核设备”)组织国内企业上海大西洋焊接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E9018G-H4焊条运抵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三门核电站工程建设现场。该批焊材将首次用于三代核电AP1000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