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月20日,天合光能收到国家科技部文件,在天合率先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将实验室命名为:“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科技部通过的第一个有关在光伏技术方面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正式文件。 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的大力推荐,经过二轮国家科技部专家小组审议和现场答辩的严格评审,天合光能最后在十几家优秀企业中脱颖而出。围绕“高性价比电池材料、高性价比电池、高效高可靠组件、智能和建筑一体化组件和系统”四个研究方向,“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选择依托在江苏常州天合光能公司建设。 中国光伏行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1月20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预计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新增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新增量将位居全球第一位,预计2010年的风电装机容量新增量还将在1000万千瓦左右,但同比增速将稍有回落。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新增风电机组5130多台,装机容量624.6万千瓦,新增装机增长率为89%。 如果按照2009年新增120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来计算的话,2009年的增速将接近100%。施鹏飞表示,预计2010年风电装机新增容量增速将稍为回
据日本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富士Chimera综研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CIS类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规模为486亿日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2648亿日元。 而目前占主流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2009年的市场规模为5130亿日元,与2008年的7888亿日元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但其规模将从2010年开始转为逐渐增加,2012年将达到8582亿日元,在2014年达到1万亿1210亿日元。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指出,从以上预测可以看出,虽然目前甚至未来五年之内,多晶硅类仍然会占据全球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很火,在这个领域最顶尖的技术叫做Pluto(冥王星)技术,全球只有中美两家公司研发。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只有中国的无锡尚德研发成功。 尚德首席技术官Stuart Wenham博士说:“冥王星技术已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多晶硅技术。它证明了把一流的科研与低成本的制造模式相结合,进行商业化生产,这种商业模式是可行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这将给世界带来新的清洁能源,从而满足全球对能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ARC卓越光伏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兼《光伏进步》杂志委员会成员马丁格
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昨与旗滨集团签订协议,由旗滨集团投资35亿元,在清水塘工业区建设两条节能玻璃生产线。石峰区成为旗滨集团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生产基地。市领导陈君文、王群、姜玉泉、王志刚、龚凤祥、肖文伟、谢罗生见证签约。 这是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后我市签订的第一个项目。市委书记陈君文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项目签约表示祝贺。他指出,作为 “两型社会”试验区,就是要敢于先行先试,对发展有利的事情就要大胆地干。光伏玻璃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项目建设将带来工业老区基础设施的提升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各级各部门一定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举行的2009年能源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刚刚过去的2009年,我国能源行业抓住全球能源需求放缓的有利时机,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素质,能源运行总体平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我国电力结构优化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火电比重下降,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至2009年底,全国火电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74.6%,较2008年底下降1.5个百分点;水电装机1.97亿千瓦,约占22.5%,较2008年底上升0.74个百分点;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光伏发电超过2
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制造大国;2009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实际出货量占到世界的一半左右,但是现在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工厂普遍不具有核心装备和工艺技术研发能力,远没有成为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强国。 纵观中国相关领域——半导体和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由于装备技术和核心工艺能力的缺失使得中国一直跟随于国外的落伍技术而发展,无法掌握行业的话语权,始终受制于人。随着中国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崛起,能否吸取中国在半导体和液晶面板行业的核心技术缺失的教训,尽早的掌握装备技术和核
从湖北省政府获悉,未来3年内全省将建设2l座新能源电厂,减少火电比例,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消除能源结构单一带来的危机。 缺煤、乏气、少油,能源稀缺一直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心结”。今冬,全省再次面临断电危机。为此,湖北省政府制定新能源开发计划。计划到2012年,建成通山九宫山、利川齐岳山、大悟仙居顶、钟祥华山观、随州大风口等5个风电厂;建成当阳、监利、沙洋、宜城、京山、蕲春、东西湖、来凤等8个秸秆发电厂;建成汉口、江夏、汉阳、黄石、荆州、襄樊等6个垃圾发电工程;建成黄冈龙感湖、江
由于拥有最优质和相对稳定的风源,常规能源大省内蒙古又成为新能源的战略宝地,再次吸引世人眼球。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神华、京能、中广核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快马加鞭抢得“一片风”。但这些风电厂发了电却无法进入终端用户,大部分风机在夜间低谷期弃风停运。内蒙古的风电企业面临着“车多路少”的尴尬。 能源大省“呼风换电”“大风车”旋转大草原 三年前,司军这位曾经在南方某大型核电站供职的高级技术人员转行到风电产业,被聘为大唐集团内蒙古项目部的一位经理。在他看来,从技术成熟度与运营实际效果来看,风电
1月15日,中国华电和中国船舶重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央企将跨行业重点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这仅是央企豪赌新能源盛宴的一个侧面。作为新能源的代表,光伏产业早就是央企豪赌新能源的练兵场。 央企进军新能源产业,早已引起了各方的注意。在1月20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多位民营企业老板都对《华夏时报》记者表达了对“狼来了”的担忧。 此前,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就曾对媒体明确表示,民营企业准备不足。他认为,几年前中国的新能源都是民营企业在搞,国企不屑于干这个。但随着财大气粗的央企参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