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8日,由南阳迅天宇硅品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物理法太阳能级多晶硅全流程工艺,通过了中科院上海分院专家的成果鉴定。 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说,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上没有专门面向光伏产业的多晶硅工业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已经超越发达国家,在节能环保的低成本太阳能级多晶硅制造新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物理法多晶硅技术是在归国学者高文秀博士20余年硅材料研究基础上,由合作双方共同组成研发项目组,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齐心协力,经过5年多实验室研究、中试和工业化试验等不同阶段,历
新能源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事关全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昨天上午,第三届中美绿色能源论坛在苏州新城花园酒店开幕。中美两国15位市长及新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副市长谭颖出席开幕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初级能源消耗、原油需求和温室气体释放国家,中美两国近年来努力构建可持续的能源结构,积极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开发可再生能源,并在绿色技术领域里大量投资。 这些进展对追求长期经济增长和解决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据介绍,本次论坛由苏州
投资额30亿元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落户恩平 投产后年产值将达220亿元 一投资额达3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近日落户恩平,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20亿元,年创税收17.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000个。 近日,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管委会与广东华宸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为该项目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签约仪式。这一项目的落户,标志着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恩平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魏志平、李灼冰、卢国壮、冯惠平、董照杰,良西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恩
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目前虽然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是政策因素的变动和国外风电制造企业的投入加大,将在日益增大的中国风电产业市场中增加不确定性。 而国外风机制造巨头仍在不断加大对国内风电市场的投入,不断调整产品方向和营销策略。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2009年斥资30亿元投入中国,分别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天津和江苏徐州建厂。 有关人士认为,洋巨头除了看好中国风电市场外,还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中国打造面向全球风电产业的装备制造基地。 在我国风电产业市场规模渐成和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
2010年初北方暴雪。因电煤告急,华北多个省份拉闸限电。 而在距北京数百公里的内蒙古各大风电场,大量的风力发电机却停止运转,任凭北风呼啸而去。 “情况最糟糕的时候,上百台风机都停了,只留下一两台运转,以保证风场自身用电。”华电辉腾锡勒风电场安全生产部部长梁振飞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辉腾锡勒风电场发出的风电,要统一输送给蒙西电网,然后再通过蒙西电网销售出去。 “由于蒙西电网送出通道不畅,冬天夜晚蒙西电网风电出力仅能保证50万千瓦,弃风最高达290万千瓦。”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
2010年4月26日,SFAE设计、制造的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成功应用于北车风电整机测试台,这也是国内首套专门面向风电整机制造厂的低电压穿越系统。 低电压穿越能力是当电力系统中风电装机容量比例较大时,电力系统故障导致电压跌落后,风电场切除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这就要求风电机组具有低电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能力,保证系统发生故障后风电机组不间断并网运行。 此系统要求将并网电网的电压精确的跌落到某一幅值,并且持续625ms再恢复到正常电压,跌落瞬间的电
曾经被国家电网视为“垃圾”的风电,突然成了“抢手货”。 在风电上网提速的同时,国家电网直属的中国电科院开发出了用于电网调度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并在电网加速铺开推广。 “要提高风电利用时间和接入量,必须在调度端采用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华北电力大学教授米增强说。 由于背后有国家电网这一强大推手,电科院的预测系统推广可谓顺风顺水,而风电企业也开始越来越担心,会落入电网的控制。 控风 电科院版预测系统已渗透到各网省公司的发电计划制定中。 今年2月20日,国家电网下发了《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
中国的风电制造业正在努力地跻身于强国俱乐部,敲门砖或将是大容量的风电机组。 “中国的风电机组应该向更大规模发展。”日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公开场合向企业“喊话”。并给出了具体设想,“目前中国1.5兆瓦机组技术比较成熟,但容量需要更快速的提高,使得陆地风电主力机组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到5兆瓦,并提前布局10兆瓦的机组研究。” 据风电行业权威咨询机构丹麦BTM近期发布的《世界风能发展》报告显示,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风电机组大容量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效率更高的3兆
一、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领先 在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中国已取得重要地位;在消费领域,中国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将太阳能全面导入建筑领域符合大规模城市化的国情。但太阳能应用中的主要问题还是“价格”,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技术可在三五年内将组建成本降低到平均每千瓦低于2000美元,但仍然高于风能、水力、核电等的成本,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现在,制造太阳能过程中的耗能与产能比已经可以达到1:25。 太阳能利用中的另一问题是不稳定,受到昼夜、季节和地理等条件限制。要解决这一问题,电力的储存技术很重要
日前,一份来自全球市场引导公司的报告(全球燃料电池市场:到2015年的关键趋向和发展机遇)中称,2013年~2015年,燃料电池将逐渐实现商业化。 据了解,燃料电池是主要应用于汽车、便携式设施等的无排放电源。全球市场引导公司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燃料电池市场吸引的投资超过6亿多美元。进入2010年,一旦经济复苏,燃料电池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 该公司预计,技术进步和销售量的上升将使燃料电池成本降低,从而使这一技术在2013年~2015年实现商业化。纳米技术可提高燃料电池的耐用性,并使其成本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