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包头市将2024年确定为包头储能产业发展“新元年”,老工业基地包头又有新志向――建设“中国储能之都”,全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加速推进,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倍速增长的发展态势,是大有可为的战新产业。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和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作出的“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风光资源和产业优势,“风光氢储”一体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企业简介 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储能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供应商。 深耕电力行业30余年,拥有丰富的电力系统产品研发和制造经验,旗下拥有麦隆电气、昆仑电力、特隆美数字能源三家全资子公司。 作为储能技术研发、生产及解决方案一体化能力全优型储能数智化企业,截止2023年已覆盖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客户。 公司致力于将储能技术与场景应用充分融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及产品方案优化,为多个细分领域提供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今年来,我会常务理事单位纬景储能3GW锌铁液流电池(包头)智造基地项目加速推进建设。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内蒙古先进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也填补了包头市在长时储能技术产业领域的空白。 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3GW锌铁液流电池(包头)智造基地项目施工现场 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驱动的储能电池智能制造企业,专注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领域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并致力于新型储能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纬景储能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独角兽’企业”等荣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昆山协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的研究、开发及量产工作,致力于实现钙钛矿光伏技术的产业化。公司核心科研团队由国家级“重大人才”范斌博士带领,于2013年开始钙钛矿光伏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已有十余年钙钛矿技术研发经验。 目前,协鑫光电1mx2m钙钛矿单结组件已取得19.04%转化效率成果,并获得TÜV莱茵IEC 61215和IEC 61730安全及可靠性认证;1.71O钙钛矿叠层组件转化效率达到26.36%。2024年6月,中试

日前,我会副会长单位一道新能携手Smartsun共同打造的希腊82MW光伏项目顺利完成全部交付。 据介绍,该项目采用了DAON矩形组件,该组件以最优的尺寸设计、领先的技术路线,通过统一的标准化尺寸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共赢打下坚实基础。DAON矩形组件在效率、功率、制造、工艺、运输等多方面突显了集约化优势,能有效降低系统BOS成本和LCOE,保障全生命周期内长期、稳定、可靠的发电收益。 Smartsun创始人兼总经理Dimitris Nikolaidis表示,非常高兴能与一道新能建立合

日前,我会常务理事单位晶澳科技获颁TÜV南德“IEC TS 62994:2019”环境健康和安全(EH&S)风险技术评价证书,印证了晶澳科技组件在生命周期评估、环境和健康安全性方面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IEC TS 62994:2019”是光伏组件的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健康和安全(EH&S)风险评价规范。其中涉及的EH&S风险评价概念,是一种描述和评价对人类健康或环境潜在不利影响的方法,以便制定控制和减少这些影响的政策。 光伏技术比传统能源技术在环境方面更有优势,为了保障此种优势的可

日前,我会常务会长单位正泰新能源与纳米比亚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纳米比亚罗什平纳(Rosh Pinah)地区开展100MWac光伏电站EPC项目的合作。 据悉,该项目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共和国矿业城市罗什平纳外围的沙漠区域,正泰新能源联合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竞标,最终成功中标。项目资金由德国开发银行(KfW)和NamPower共同提供。项目竣工后,预计年均发电量将超过3亿kWh,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5万吨,项目提供的绿色电力将有效缓解周边区域用电紧张

日前,我会常务理事单位爱旭股份与韩国SDN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爱旭股份将向韩国市场供应100MW的N型ABC高效光伏组件。 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表示,SDN深耕韩国光伏市场,拥有丰富的市场资源与深厚的项目开发经验。此次与SDN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技术、资源与经验的协同优势,携手共创客户价值,共拓海外光伏市场空间,共谱绿色能源发展新篇章。 SDN副总裁Wooin Choi表示,SDN十分钦佩爱旭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领先于行业的技术与产品实力。N型ABC组件在效率、品质上均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重点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内外实践证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不可持续。2013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成绩依旧亮眼: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超过50%;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绿色低碳轨道,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解决方案,这要求我们统筹好发展与减排、长远与短期、政府与市场三个关系,坚持稳中求进,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