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双良节能:工业园区能源流的零碳解决方案

2025-11-08
新闻来源: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1

近期,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双良低碳设计院副院长王长城出席零碳园区产业生态共建论坛并以《工业园区能源流的零碳解决方案》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双良在零碳园区建设领域的技术体系与实践路径。


双良低碳设计院副院长王长城



image.png


王长城在演讲中介绍了双良的发展积淀与绿色贡献。作为拥有 43 年历史的行业标杆企业,双良已斩获 2 项中国工业大奖,培育 13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 2 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绿色发展实践中,其节能降碳设备年可节约标准煤 3.8 万吨,节约水资源 28.3 亿立方米;新能源装备业务成效显著,相当于减少 1000 兆瓦光伏电站的建设需求,为节能降碳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在零碳园区核心认知层面,王长城提出 “从小到大的净零逻辑”:零碳园区由零碳工厂构成,零碳城市由零碳园区与建筑组成,而零碳国家则是全国零碳城市的集合体。他特别提及《关于建立国家级零碳园区的通知》要求,明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100万吨标准煤的园区,需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0.2 吨以下,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园区,需将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 0.3 吨以下的核心指标,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标准。


针对工业园区能源流的零碳转型路径,王长城构建了全链条解决方案框架。在能源获取环节,他指出绿电已成为核心能源来源,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可直接输出电能,而化石能源可作为连续性补充能源,降低 CCUS 技术应用压力。这一阶段形成 “电为一次能源、蒸汽为二次能源” 的新型能源结构,通过电极锅炉、蒸汽压缩机、电热泵等设备实现电到蒸汽、热水、冷水的能源形态转换,替代传统燃煤锅炉供给模式。


在能源转化与利用环节,方案涵盖三大核心方向:一是机械能供给,通过电力直接驱动电机、压缩机等设备运行;二是储能与固碳,依托 “电 - 氢” 转化技术制备绿氢、绿氨,结合 CCUS 技术捕捉碳元素,可进一步合成绿色甲醇、氮肥等;三是终端消纳,针对食品烘干、化工提纯、低温冷冻等不同工业场景,实现蒸汽与热能的精准匹配,同时要求余热余压余冷综合利用率超 50%。


围绕能源替代与节能降耗,王长城详解了八大技术路径的应用前景。在绿电替代领域,电极锅炉与热泵技术的结合可将综合 COP 值提升至 2-3,其中高温热水系统可产生蒸汽,固体蓄热方案则适配小型化需求;冷源优化方面,高效机房通过冷却塔、制冷机的系统升级与算法优化,可实现综合 COP 值超 5.0,空冷冷水一体机及自然风冷却工艺更能适配北方节水需求与低能耗场景。


在新能源与固碳技术领域,双良自主研发的电解槽设备将制氢能耗降至 4.37 度电 / 立方米;CCUS 技术则形成化学吸收法与 PSA 法两大路线,结合粉煤灰固化二氧化碳技术,实现碳捕捉与资源化利用的闭环。此外,热网大温差换热技术在呼伦贝尔等项目中实现 110℃/27℃一次网与 48℃/60℃二次网的高效匹配,空冷技术更能达成 98.1% 的节水率,精准解决北方企业散热与节水的双重需求。


王长城强调,技术落地离不开数字化管理与专业运维支撑。双良构建的 “设备层 - 边缘层 - 平台层” 一体化能碳管理体系,实现能源流的可视、可析、可控;旗下能源公司凭借 30 余年暖通运行经验,提供一站式智慧运维服务。以茅台酒厂项目为例,双良通过集中运维 23 个能源站,将原规划的 50 人运维团队优化整合,在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的同时保障系统高效运行。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