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X 2025】碳中和50人论坛吴宏杰:六步法建设零碳园区
近期,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吴宏杰先生出席零碳园区产业生态共建论坛并以《六步法建设零碳园区》为题发表演讲,系统拆解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披露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吴宏杰秘书长在演讲中提到,过去五年中国 “双碳” 建设已实现三大突破:“1+N” 政策体系全面成型,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达22.2亿千瓦、占比突破60.9%,高校及科研机构纷纷设立双碳相关专业储备人才力量。
但减排任务的艰巨性同样不容忽视。吴宏杰透露,中国需在30年内将约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降至零,而欧盟、美国完成类似降幅分别用了70年和40年。在此背景下,覆盖全国31%二氧化碳排放的1.4万家各级园区,成为双碳落地的核心抓手。从生态工业园区到低碳园区,再到如今的零碳园区,中国产业载体的绿色转型路径已愈发清晰。
“零碳园区已从政策理念加速转向实体实践。” 吴宏杰解读道,自去年中央经济会议首次提出 “建立一批零碳园区” 后,该任务已纳入2025年各省重点工作,三部委7月发布的申报通知更引发行业热潮——不到一个月申报期内,各地提交的园区方案均需涵盖碳排放诊断、八大重点任务、百亿级支撑项目三大核心板块,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密集开展专家审核。
申报政策中的指标体系尤为关键。据介绍,单位能耗碳指标(每吨标准煤碳排放0.2-0.3)为核心硬性要求,而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90% 的引导指标则是实现核心目标的关键支撑。“多数园区碳排放源于能源消耗,这一指标将直接引导产业投资方向。” 吴宏杰强调,随着国家级、省市级零碳园区梯次推进,市场 “蛋糕” 将持续扩大。
针对零碳园区建设的实操难题,吴宏杰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建立管理机制:组建具备证据意识、引领意识、资产管理意识的零碳运营团队,开展碳排查与监测,制定顶层战略规划;
搭建数字平台:依据工信部 2025 年最新指南,构建覆盖数据采集、分析、展示的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优化能源供给:以 “绿电直连” 为突破点,依托发改委 650 号文及 1192 号文政策基础,推动清洁能源替代;
构建绿色链条:围绕减排核心需求,培育上下游协同的低碳产业生态;
升级基础设施:强化热电协同等低碳配套建设,夯实减排硬件基础;
创新减排路径:结合园区特点运用 CCUS、生态碳汇等技术,实现剩余排放量中和。
面对万亿级投资需求,吴宏杰重点推介了真实世界资产(RWA)融资模式。这种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新能源基础设施、碳信用等转化为链上数字代币的方式,已在香港实现合法化落地,蚂蚁集团近期落地的四个新能源案例中,协鑫能科光伏项目募资超 2 亿元,朗新科技充电桩、巡鹰集团换电项目也分别实现亿元级及数千万融资。
“从准备到运营约 8-10 个月的流程,将为新能源企业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吴宏杰表示,随着国内政策环境日趋完善,RWA有望与发改委资金、地方债券、碳金融工具形成合力,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