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日出东方: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及案例实践

2025-10-31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12

近期,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我会常务会长单位、日出东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亚林女士出席零碳园区产业生态共建论坛并以《零碳园区解决方案及案例实践》为题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日出东方在零碳园区领域的技术积累、解决方案及落地成果,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会长单位、日出东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朱亚林女士



image.png



政策驱动零碳园区建设提速,4 万 + 工业园区成 “双碳” 关键抓手




朱亚林在演讲中指出,零碳园区建设已进入政策密集推进期。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 “建设一批零碳园区”,2025年全国26个省份人大报告均提及“2025年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同年6月“910文件” 进一步细化申报要求——以省级为单位,每省分配2个零碳园区申报指标,为零碳园区落地提供了清晰政策导向。


“全国4万多个工业园区是碳排主要承载场所,推动园区零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朱亚林强调,当前零碳园区建设需重点突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园区用能结构转型,二是建设资金筹措与政策支持对接,三是碳排核算、产品足迹认证、多能互补技术应用及审批制度完善。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已于2025年6月23日率先出台零碳园区标准,明确核心指标与引导指标,为地方园区建设提供了具体参照。


从园区建设价值来看,朱亚林表示,零碳转型不仅能显著提升园区绿色能源占比,更能增强招商吸引力,帮助园区在产业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 这也是众多园区积极申报零碳试点的核心动力。



20 年技术积淀筑壁垒,“一纵一横” 战略支撑零碳能力




面对 “为何日出东方能做零碳园区” 的行业疑问,朱亚林从企业发展路径与业务构成角度给出答案:“零碳园区不是短期跟风业务,而是基于 20 余年清洁能源技术积累的自然延伸。”


据介绍,日出东方自 2017 年确立 “一纵一横” 战略:“一纵” 聚焦清洁热能与清洁电能耦合,为工商业、社区、园区提供低碳能源解决方案;“一横” 则围绕核心技术拓展场景应用。在清洁热能领域,公司深耕空气源热泵技术,累计在西藏完成 100 余个清洁供暖项目,供热面积超 300 万平方米,攻克了高海拔地区 5000 年来的清洁供热难题;在清洁电能领域,自 2016 年介入光伏系统集成业务后,已跻身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储能产线前三甲,与华为合作的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更是广受市场认可。


为保障零碳技术落地,日出东方搭建了全链条研发架构:以日出东方研究院为核心,下设博士后工作站、外聘专家库,以及针对产品研发的 5 大研发中心、支撑项目落地的 CNAS 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力设计研究院与清洁热能研究院。同时,公司还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担任住建部零碳城市建设标准编写组组长单位,牵头或参与零碳园区白皮书、企业标准及解决方案图集编制,形成了 “技术研发 - 标准制定 - 项目落地” 的闭环能力。



从家庭到园区的三级实践:多场景案例验证方案可行性




演讲中,朱亚林通过 “零碳家庭 - 零碳建筑 - 零碳园区” 三级实践案例,展现了日出东方解决方案的迭代过程与实际效果。


零碳家庭:一键管控实现 “零碳甚至负碳”


2023 年,日出东方启动零碳家庭实验,为单个家庭配置 “光伏 + 储能 + 充电桩 + 冷热系统”,并开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用户通过 7 寸平板即可实现设备一键管控:优先满足建筑负载用能,剩余电量存入储能电池,进一步盈余则并网。经过近 2 年运行验证,该家庭已实现零碳甚至负碳运行,相关系统目前已批量出口欧美市场。此外,公司还开发了定制化设计平台,输入家庭纬度、使用面积、用能温度等参数,即可自动输出光伏、储能、热泵等设备的选型方案,大幅降低应用门槛。


零碳建筑:全国热泵行业首座零碳实验室落地


2023 年,日出东方投入 2 亿元建设全国热泵行业首座零碳实验室(新建建筑同步实现零碳标准),并于 2024 年 10 月获中国建研院零碳建筑设计认证。该建筑以 “外墙 BIPV + 屋顶” 为能源核心,耦合 107 台空气源热泵与地源热泵,配套 1000 吨储热储冷罐(沿用西藏项目成熟技术),形成 “光伏 + 储能 + 储热储冷” 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能源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冷网、热网、电网 “三网协同” 与冷热电三联供,相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 30%-50%。


零碳园区:“源网荷储” 联动,全场景可再生能源应用


在日出东方自身零碳园区中,公司最大化利用屋顶与空间资源:宿舍楼顶部署光热系统,厂房楼顶安装光伏系统,实验楼墙体应用 BIPV,车棚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年发电量达 55 万度,可满足全厂区绿电车辆供电需求。同时,园区内打通储电、储热、储冷系统,形成多个独立微网(如 “光热 + 空气能”“光伏 + 储能”“零碳建筑” 等),再通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全域联动。


该平台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数字可视可控,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分析能耗并优化能效;二是主动气候干预,提前预测发电效率,结合历史生产用能数据调配能源;三是碳管理与未来适配,支持碳核算、碳资产交易预测,并预留虚拟电厂接口,为后续参与电力聚合交易奠定基础。最终,园区实现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源网荷储联调联控” 的零碳运营模式。



多案例落地 + 全链条服务,携手共建零碳生态




除自身实践外,日出东方已将零碳园区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在青岛上合组织示范区,完成 “光伏 + 光热 + 空气能 + 净水” 一体化规划建设;在连云港国际医药创新产业园(规划中),整合 “光伏 + 风电 + 储能 + 充电桩 + 移动充电机器人”,为地方平台公司提供专项债申报方案及分布式项目落地支持;在某石英上市公司项目中,应用 “光伏 + 储能 + 余热回收” 技术,满足零碳园区 “生产余热 50% 回收利用” 的标准要求。


“零碳园区建设需要解决‘谁写方案、谁筹资金、谁来落地’三大问题。” 朱亚林表示,日出东方不仅能提供技术落地支持,还通过合作网络整合方案编制资源与资金渠道(如政府平台公司、光伏/储能/节能领域投资伙伴),形成 “全链条服务能力”。


演讲最后,朱亚林呼吁:“零碳园区建设需要行业共同探索、实践与引领,日出东方愿以 20 年技术积淀与多场景经验为基础,与各位同行携手,共同推动零碳园区规模化落地,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