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中国建研院: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的供热新周期

2025-10-25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342

近期,我会在京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中心副主任阳春出席清洁供热论坛并以《2025-2030: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的供热新周期》为题发表演讲,系统梳理了我国集中供热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十五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未来五年供热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中心副主任阳春



image.png


阳春指出,2025至2030年是我国供热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随着“双碳”目标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叠加城镇化进程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供热系统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现状:从高速增长迈向平稳提质




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全国城镇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43亿平方米,较2004年的23.3亿平方米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占比超80%,县城供热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新增长点。山东、辽宁、河北等北方六省集中供热面积均超10亿平方米,构成供热主阵地。


在热源结构方面,热电联产仍是主力,全国占比达55%,在内蒙古、河南等地甚至高达80%。与此同时,供热能耗显著下降,城市单位面积供热能耗由过去的1.0 GJ/㎡降至2023年的0.37 GJ/㎡,技术进步与政策驱动成效显著。



需求升级:政策引领与用户导向并重




阳春强调,202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发展进入稳定期,城市发展重心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这对供热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环保政策持续加码。生态环境部正推进“美丽蓝天”试点城市建设,中央财政将投入6-12亿元支持70个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推动燃煤、燃气锅炉清洁替代,延续并深化自2017年以来的清洁取暖成果。


另一方面,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极端天气频发(如2023年北京连续300小时低于0℃)暴露出传统供热系统在应对极端气候时的脆弱性。同时,民众对舒适性供暖的期待提升,黑龙江已率先将法定供暖温度由18℃提高至20℃,标志着行业正从“达标供暖”向“舒适供暖”转型。


此外,新能源快速发展也倒逼供热系统变革。截至2024年4月,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越火电。光伏发电综合成本已降至约0.2元/度,风电约0.18元/度,均低于火电,为供热电力化提供了经济可行性。



未来路径:安全、绿色、智慧、精准协同发展




面向2025-2030年,阳春提出四大核心发展路径:

  • 一是提升现有系统供热能力。 针对热电联产发电小时数持续下降的趋势,可通过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采用吸收式热泵将排烟温度降至30℃以下)、低温化改造、大温差输配、建设隔压站与应急热源等方式,提升系统效率与韧性。

  • 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 新能源供热已从“补充角色”转变为“核心方向”。北京市已明确要求新建建筑新能源供热配比不低于60%。地源热泵运行成本最低(约29元/GJ),空气源热泵(约46元/GJ)在严寒地区通过与储能耦合或采用超低温技术(如CO₂热泵可在-45℃稳定运行,COP超2.8)实现广泛应用。

  • 三是推进智慧供热建设。 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从热源到用户的全流程智能调控,包括负荷预测、多热源调度、水力平衡、远程监控与能效分析,构建“全面监测、统一调度、实时控制”的新型供热模式。

  • 四是实施精准化管控。 针对老旧小区水利失调问题,推广楼宇分布式泵、户用调节阀等技术,可降低系统能耗15%以上,提升末端用户室温2℃左右,实现从“粗放管理”向“按户定制”的精细化转型。



协同推进供热系统高质量发展




阳春在总结中指出,在“双碳”目标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双重驱动下,供热行业必须从追求规模与速度转向追求质量与效率。安全、温暖、绿色、精准将成为新时代供热系统的四大关键词。未来,需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发力,推动技术低碳化、系统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共同开启中国供热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