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发改委能源所时璟丽:新能源发展战略与前景

2025-10-11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029

日前,我会主办的以“低碳应用,市场多元”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出席论坛并以《“十五五”新能源发展战略与前景》为主题,深入剖析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政策导向及未来重点方向,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图片


时璟丽在演讲中指出,自2020年我国提出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以来,“十四五” 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始终遵循 “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12字原则,且成效远超预期。在装机规模方面,受新能源入市及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政策推动,今年前七个月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合计接近2.8亿千瓦。考虑到2025年是 “十四五” 收官之年,全年新增装机有望超过去年、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2023-2025年三年间,我国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或将突破10亿千瓦,为 “十四五” 初期如期实现 “非化石能源占比20%”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在能源消费与电力需求层面,今年上半年能源消费与电力增速持续攀升,预计全年能源消费总量将突破60亿吨标煤,全社会用电量将超10万亿千瓦时,两大标志性数据印证了能源电力需求的强劲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实现跨越式提升,呈现 “三分天下” 新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风光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18.5%,2024年前七个月这一比例已升至23.2%,同比提升近5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国电力系统正式跨越 “灵活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拐点”。从细分领域看,今年5月光伏单月发电量首次超过风电,前七个月光伏累计发电量年度内反超风电,且规上水电、风电、光伏的前七个月发电量基本持平 —— 结合水风光季节性特征,2024年将首次实现 “规上水电、全部风电、全部光伏发电量三分天下” 的局面。与此同时,风光大规模增长叠加电化学储能价格下降、政策支持,推动2023年以来新兴储能市场加速繁荣,为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五年,时璟丽强调,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路径已明确,政策层面呈现 “战略文件引领、细分领域突破” 的特点,为新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战略文件层面,2023年下半年我国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绿色转型的意见》、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方案》,并正式颁布《能源法》,从顶层设计明确新能源发展方向;2024年上半年则聚焦 “电力市场化改革”“新能源新业态培育”,几乎每月均有重磅政策出台 —— 仅2024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就密集发布多项涉及新能源、储能、氢能的政策文件,其中上周五单日挂网三四个政策,进一步细化发展路径,为行业提供清晰指引。在发展边界与目标方面,国内相关机构通过专项研究明确显示,未来五年能源需求增长量将略低于 “十四五”,但电力需求增量与 “十四五” 大体持平,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及传统工业再升级驱动。基于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5%”“碳双控”“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 等核心目标,结合新能源产业对国内市场的需求,近期我国必须保持新能源装机、电量的合理增长规模,才能确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沿既定轨道推进。


对于未来新能源重点发展方向,时璟丽从 “开发建设”“模式创新”“政策保障” 三大维度进行详细解读,明确 “以风光为基本盘,以集成式发展为核心路径” 的发展思路。风光作为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核心,将从 “集中式 + 分布式” 双轨发力,覆盖多元场景:陆上风光重点推进第三批沙戈荒基地、单独沙戈荒风电基地建设,同步开展沙戈荒地区光伏治沙、西南地区风光一体化项目;海上风电自2023年12月用海政策明确、2024年3月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 年7月中央财经会议提出 “做大做强海洋产业” 后,将推动其规范有序规模化发展;分布式能源领域,风电结合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零碳园区” 建设实现规模化增长,同时启动老旧风机升级改造,光伏依托 “农村能源革命” 推进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并在各类园区推广 “光储建筑一体化”。


为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消纳与利用规模,将重点推进 “新能源集成式发展”,核心涵盖三大维度:开发建设集成不仅聚焦新能源项目开发,更强调基础设施共用、运营一体化;产业协同集成以新能源绿色电力支撑新能源产业链绿色制造,实现 “以绿造绿”,同时推动新能源与算力、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融合,实现 “以绿促新”;终端利用集成则拓展新能源在 “新型供热”“燃料替代” 等终端领域的应用,挖掘多元消费场景。


为保障重点方向落地,多项配套政策已相继出台,形成 “消纳 + 市场化 + 储能” 的支撑体系:就近消纳政策方面,2024 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出台相关政策,对新能源绿电直连新业态按实际容量需求折算输配电价与容量电价,且符合条件的项目自发自用电量免交系统运营费;消纳责任权重扩容方面,在 2023 年将电解铝纳入考核的基础上,2024年新增钢铁、水泥、多晶硅及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覆盖行业;绿电绿证作用升级,“十四五” 期间已成为核算消纳责任权重、能耗双控的重要依据,“十五五” 转向 “碳双控” 后,将进一步在碳足迹核算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电力市场化加速落地,2024年4月出台《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现货市场运行地区建设指引近期挂网,明确 “中长期 + 辅助服务 + 现货” 一体化市场框架,同时要求2024年底前除西藏、京津唐外,全国其余地区电力现货市场均需进入正式运行或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新能源全面入市的136号文落地加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份出台正式实施方案,15个省份发布征求意见稿,山东已完成首批电价招标;储能政策转向 “市场化激励”,针对136号文提出的 “新能源项目不再强配储能”,当前政策通过扩大现货市场电价上下限、完善容量电价 / 容量补偿机制保障储能收益,山西、青海、甘肃等省份已出台相关政策征求意见稿,现货市场建设指引进一步明确 “建立容量评估机制”,量化各类资源的系统贡献度以实现可靠容量补偿。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