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2025:清洁供热论坛】聚焦多能互补,共建绿色供热新生态

2025-09-18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8

9月17日下午,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2025)的“清洁供热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论坛以“多能互补,生态共建”为主题,汇集了供热领域的顶尖科研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和权威研究机构,共同探讨热泵、储热、生物质、地热等多元化清洁热源的协同发展路径,旨在破解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及工业部门绿色用热的瓶颈,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供热体系。


论坛由全联新能源商会主办,商会光热+专委会、光热发电专委会、生物质专委会承办,得到了计科能源、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日出东方、可胜技术、首航研究院、宏日新能源的大力支持。




多元技术交相辉映,共谱清洁供热新篇章




全联新能商会常务会长、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建






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会长、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新建在欢迎辞中指出,供热领域碳排放占比高、减排难度大,推动清洁供热不仅是能源革命的“攻坚战”,更是一片潜力巨大的“新蓝海”。他呼吁行业坚持多能互补与生态共建,共同推进供热行业绿色转型。


全联新能源商会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计科公司总经理郝波





全联新能源商会战略合作伙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计科公司总经理郝波表示,清洁供热是保障民生温暖的“生命线”,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他提到,当前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经济性差异显著、多能互补系统集成与协同存在障碍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郝波强调,未来商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并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应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中心副主任阳春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中心副主任阳春指出,2025-2030年是供热行业转型关键期。在“双碳”目标约束下,供热系统需兼顾安全、温暖、绿色与精准四大原则。他援引数据称,2023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143亿平方米,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县城供热覆盖率仅15.4%,未来增长空间显著。极端气候频发(如北京2023年连续300小时低温)对传统供热系统提出挑战,而建筑节能标准提升(如北京新建建筑新能源供热配比不低于60%)为新能源供热创造机遇。阳春强调,未来需重点发展地源热泵(运行成本29元/GJ)、空气源热泵(46元/GJ)等技术,并通过智慧供热系统实现精准调控。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焦青太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焦青太系统介绍了“太阳能跨季节储热+多能互补”零碳供热解决方案,并分享了在西藏等地成功实施的案例。他指出,太阳能供热技术在高寒地区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未来将在区域能源系统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浩指出,生物质能占欧盟可再生能源60%以上,而中国利用率仅1%。工业领域60%能耗为热能,生物质供热成本(约230元/吨蒸汽)较天然气(350元/吨)优势显著。他呼吁破除“生物质等同高污染燃料”认知误区,通过燃料标准化、碳汇机制完善及区域集中供热模式推广产业升级。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杨鲁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重点实验室主任杨鲁伟聚焦“高温热泵+工业余热”协同路径,强调工业部门占能源消费60%以上,其中热需求占大部分。高温热泵在化工、食品、纺织等中低温工业场景中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可与余热回收实现深度耦合。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首航能源资源技术研究院董事长黄文博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首航能源资源技术研究院董事长黄文博分享了“热化学储能在新能源条件下的开发”。他介绍,依托光热发电技术积累,公司正在推进钙基、镁基等更高温度区间和更低成本的热化学储能技术研发,未来可在工业蒸汽供应、火电灵活性改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单位、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技术部经理杨义博士






全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单位、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能源技术部经理杨义博士提出,“熔盐储能是破解零碳园区热电联产能源困局的关键”。他结合绿电直供和园区级综合能源系统案例,分析了熔盐储能在提升绿电消纳、实现热电协同方面的技术优势。



成果发布与行业研讨:思想碰撞,共谋发展




在“供热课题成果发布暨行业研讨会”环节,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高级主管黄辉主持。北京计科能源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蔺一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低碳供热技术价格机制研究——以居民热价为例》报告。该研究指出,当前低碳供热成本与外购热价普遍“倒挂”,需通过碳定价、初投资补贴、热价机制改革等多项措施提升清洁供热经济性。


image.png


随后的研讨中,与会专家围绕多能互补系统集成、区域供热创新、政策与市场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因地制宜发展清洁供热,打破区域垄断,建立灵活高效的热价调整机制,同时加大在电力市场化、碳市场衔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本次论坛通过前沿技术交流、典型案例分享和深度行业研讨,为清洁供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凝聚了广泛行业共识,将对推动我国供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来源 | CNECC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