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书长】曾少军参加新华社新能源汽车内参会
近日,“中经智库每月谈”研讨会在新华社召开,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教授受邀出席并发言,就新能源汽车降补、核心技术突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等多个热点话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01
新能源降补是普遍趋势,企业的营利模式不能只建立于政策激励之上。
02
核心技术的突破,仍是关键:锂、钒、氢?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未来企业将面临大量淘汰、兼并、重组的境况,核心技术的突破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存活及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占汽车总成本的40%,而国内99.9%的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均采用锂电池。
03
用户的信心维护非常重要:电池更换与回收
动力电池再利用是解决新能源汽车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发挥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可以分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成本。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率相对较低,而回收工艺也尚未成熟。对此,曾少军教授还表示,应从厂商源头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其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由企业、市场来完成回收,如欧洲国家售卖传统燃油车的同时要缴纳一份将来回收拆解的费用。
04
应加强系统工程建设:充电桩、4S店、二级市场
目前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目标差距巨大,应进一步加大推广促进措施,加强充电桩建设力度和投入。曾少军教授表示,可通过监控平台及大数据,优化公共快充桩布点,大力推动充电设施建设的公私合营项目合作,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不够用、不好用的问题,建议放开权属问题,引入社会创新运营力量来更好的服务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加强技术研发,使家用充电桩安装可操作性更强。从4S店的角度思考,必须打消传统的产销形态,布局相关领域及产业链合作。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只有当企业的核心技术培育起来,产业链的生态体系才可能成为护城河。
05
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可靠性、稳定性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安全成为行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来说,首要关注的便是电池,这其中,电池技术是否安全、可靠,再者来说就是品质稳定性,其次才是性能,最后是配置和售后服务等。
对策建议
1、强化新能源车辆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将更多与新能源汽车安全相关的标准纳入强制标准,加强对整车、零部件和充电基础设施企业的指导。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建设,强制车企接入平台提供数据,提升地方平台监控水平,保障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问题。
2、严格规范新能源车辆测试验证。应同时对物理量进行测试,包括传感器、排放及功率分析等,真实还原动力传动系统耦合。在测试标准持续与欧盟新车碰撞标准(E-NCAP)靠拢,同时对建设新能源汽车检测试验场地的企业予以相应税收减免补贴。
3、加强行业事后监管执行力度。应当加强事中及事后的监管,对企业进行责任追究,对在研发设计、质量控制环节存在产品安全缺陷的企业进行严惩,大幅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