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务会长】刘汉元代表:撬动超50万亿市场,推动“新三样”全产业链出海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聚焦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成果及未来方向发表了重要观点。他提出,推动 “新三样”(光伏、风电、储能和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全产业链出海,有望在未来二三十年撬动 50 万亿至 100 万亿元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这不仅能助力全球能源转型,还能有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全联新能源商会常务会长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

刘汉元常务会长领导通威集团深耕绿色发展43年,见证了我国光伏产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从一路追赶到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丽转身。麦肯锡对中美两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对比,我国光伏产业遥遥领先,还领先于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全球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和话语权。”
他列出了一组数据:
85%——我国光伏产业占据了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
95%——我国高纯晶硅和硅片产能占全球的比重超过95%;
90%——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巨大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应用,有力推动了全球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90%;
500吨——制造光伏系统过程中每产生1吨碳排放,系统建成发电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吨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500吨以上。
不仅是光伏,风电、储能、电动汽车均实现快速发展。“目前,锂电池储能的度电成本已降到大约3毛钱每千瓦时,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7.6%,未来两三年可能达到80%以上。根据相关机构测算,20年后,我国仅依靠车载电池,就能维持电网三到五天的正常运行。”刘汉元说。
好产品受国内欢迎,更受国外欢迎。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71.9%;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超2000亿元;锂电池出口39.1亿个;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创历史新高。
彭博新能源财经2024年测算显示,全球要建设一个完全脱碳的能源体系,需要耗资215万亿美元,需采取果断行动,加大投资,以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刘汉元常务会长还认为,随着“新三样”产业链出海,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可撬动50万亿元至100万亿元人民币走出国门,有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加快发达国家能源转型步伐,还能帮助“一带一路”国家和广大欠发达国家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步踏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升级。
上述背景下,刘汉元常务会长提出:
建议政府积极引导,加大政策驱动力度,推动中国“新三样”产品走出去、产线走出去、技术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服务走出去、EPC走出去,全产业链集体走出去,有力支撑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新三样”产业链出海,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中国积极践行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搭建“新三样”跨境贸易信息共享平台,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管制措施、碳足迹认证等及时解读并向企业宣贯,提升企业的预警和应对能力。简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出口成本。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供需有效衔接,形成紧密配套关系,着力增强“链主”企业带动力,推动上下游优势互补,有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及整体竞争力。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关键技术和设备攻关。
来源 | 中国能源报
编辑 | 中华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