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水电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重点推进西南地区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河流水能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重点流域的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水电1.2亿千瓦。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是水电发展史上蹉跎、停滞的五年。
下一个五年,水电能否一改颓势,强势崛起?“十二五”规划纲要为我们作出明确解答。“十二五”,水电拨开迷雾见天日,即将迎来黄金发展的五年。
西南地区成水电开发主战场
“十一五”规划中列举的重点开工水电站装机容量为7402.1万千瓦,其中在西南地区规划了大量重点开发的大型水电项目。出于对水电开发过程中生态、安全、移民安置等问题的综合考虑,国家放缓了水电开发的步伐。截至2009年年底国家只核准了2003万千瓦,核准装机容量仅占总比重的27.1%。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看出,水电开发的前提是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积极发展”表明了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水电的决心和态度;而开发的重点则又放在了西南地区。为何国家会在水电开发问题上的态度出现180度的大转弯?如此大规模的开发水电究竟会有何影响?为什么西南地区成为重点开发区域?从战略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大力发展水电成为我国履行减排承诺的最重要保障,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技术角度来看,随着全国电力需求量持续快速增长,电网规模扩大,电力负荷的峰谷差也不断拉大,对调频、调峰和填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电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从经济角度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迫切需要西部水电资源的支持,而欠发达的西部地区通过水电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以此来看,水电开发的利要远远大于弊。
截止到2010年,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突破2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0%。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开工水电项目1.2亿千瓦,平均每年开工2400万千瓦,按照大型水电站5年~8年以上的建设周期,届时,水电将有力地承担起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帮助我国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履行减排承诺。
而根据统计,我国西南地区水力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67%,西南地区河流流域的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50%,到目前为止,西南地区水电资源整体开发程度仅为17%,雅砻江干流水电开发程度低于20%,金沙江干流仅有一座金安桥水电站建成投产。目前,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大渡河干流等河段水电规划均已通过国家或有关省政府批复。
专家表示,在加快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资源富集并居“西电东送”战略性地位水电基地的同时,国家将进一步提高重点流域连续滚动开发的能力,保持合理规模、连续开发和由远及近、梯级开发。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发水电,坚持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坚持以人为本的移民安置工作。
中小水电开发要有度有节
“十一五”时期,虽然大型水电项目开发停滞不前,但中小水电发展却一路高歌,中小河流水能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根据2009年水利部发布的全国农村水力资源调查情况来看,我国100千瓦~5万千瓦中小水电的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28亿千瓦,年发电量5350亿千瓦。截止到2009年,中小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约三分之一,已然成为我国电力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水电开发比例较高的云南,中小水电占全省投产水电装机的65.6%,覆盖全省90%以上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全省农村70%的人口用电、90%的农业生产用电。作为大型水电的重要补充,中小水电对于带动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电力供应、支持“西电东送”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