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背后的博弈

2010-06-03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923

在国务院明确要求“20105月底前出台的情况下,几经推迟的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政策昨日终于出炉。

各方利益难以协调、配套政策没有跟上,被各界视作该政策之前一直难产的主因。

首先,此次5个试点城市与之前业内预期的有3个城市不同,这很难说不是各车企和地方政府博弈的结果。

其次,补贴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此前一直将重心放在氢燃料电池车上的很大一部分企业,以及仅押宝混合动力车的企业下注失败。像比亚迪这样孤注一掷电动车的取得了最大的胜利。而认不清方向、选择多条腿走路的企业也算没白忙。

与比亚迪相比,最郁闷的恐怕是日系企业了。如丰田早在4年前就在中国推出了国产普锐斯混合动力车,不久前还推出了国产凯美瑞混合动力车,虽然一直是赔本赚吆喝,但是丰田一直我行我素,甚至一度被国内企业模仿。

与外资有不少合作的、国内销售额位居前十名的本土整车企业日前也成立了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该联盟提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再逐步过渡到纯电动车。这种叫板显然也没有成功。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是弱混车,补贴政策的影响还不算大,毕竟成本低,比如奇瑞就在部分车上装了个小零件,便称为弱混合动力车。强混合动力车如普锐斯,由于有两套动力系统,企业增加的成本很高,现行3000元的补贴显然对其降低成本、增加销售没有太大作用。

此外,之前政府部门之间一直难以协调。主管汽车工业的工信部此前一直积极推进,但是,补贴由财政部出,从哪里出?有人提出,拿纳税人的钱补贴买新能源车的人,而买这些车的往往又是较富裕的一小部分人,是否合理?而武汉的出局,是否意味着被认为在国内电动车发展话语权中占上风的雷诺-日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成功?

再者,虽是对个人购买新能源车予以补贴,但将钱补给企业。不少悲观的专家认为,补给企业容易造成虚假的繁荣。而且,企业容易打闷包,难以实实在在全部返还给消费者。如果企业以获得补贴为目的,而不以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为目的,则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就南辕北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