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谭竹洲:煤变油建设应谨慎

2007-03-15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221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名誉会长谭竹洲39在经济组小组讨论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技术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家对煤变油项目建设应持谨慎态度,不能过于乐观。盲目上马煤变油项目只会给我国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谨慎对待煤变油建设
  据谭竹洲透露,目前,几乎每一个煤炭规模化生产的地方,都在谋划上马煤变油项目。资料显示,除了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云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的煤变油项目外,国内数得出来的大型煤业集团基本都进行了煤变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大部分项目已经提交了可研报告或者预可研报告。
  在产煤大省山西,煤变油已经被列入省级发展规划,并计划在今后5~10年内,依托该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在朔州和大同几个大煤田之间建成一个以百万吨煤基合成油为核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山东最大的煤炭企业―――兖矿集团坑口煤炭液化项目也正在紧张运作中。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在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变油项目都在跃跃欲试
  谭竹洲指出,发展煤变油应先在一两个省份搞试点,不能一哄而上。就采用直接法的煤变油项目而言,现在世界上也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先例,原因就是技术仍处在研究阶段,而我国采用直接法煤变油在技术上还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发展百万吨级项目不现实。
  不能将煤制油作为我国汽车替代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煤制油最大的劣势在于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高。制取1吨柴油需要3吨到5吨优质煤,从全过程的角度看,能耗比传统汽车高100%200%,二氧化碳排放高50%100%谭竹洲说。
  
甲醇受到青睐
  相对于煤变油而言,谭竹洲更推崇于将甲醇作为适合我国国情的石油替代能源,他认为我国推广甲醇具备了四大基础条件。
  首先,我国煤炭储量中高硫劣质煤占资源总量的40%50%。这种劣质煤不能作为一次能源使用,但可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将其制成替代石油的煤基醇醚燃料―――甲醇和二甲醚。
  其次,甲醇制造技术已具备。目前我国利用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的技术已处于世界前列,加上原料来源稳定可靠,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利用我国自主技术,在坑口建设大型的甲醇生产装置,生产成本为850/吨。在我国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支撑下,开发推广醇醚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目前我国生产甲醇和二甲醚,主要利用弃采的高硫劣质煤炭和焦炭生产中放空污染的焦炉煤气作为原料,这对于能源资源是最大节约,而且成本低廉。
  第四,我国是煤炭的生产使用大国,从长远看,我国现在应该发展煤的多联产技术。多联产技术的第一级产出品就是甲醇。因此,发展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符合今后煤炭综合利用的方向,也可构建我国高效的煤基清洁能源体系。
  谭竹洲强调说,甲醇的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气,这恰好是中国在能源上能够扬长避短的最佳选择,因为我国富煤少油的结论已成定局,单纯考虑进口石油是被动的、受制于人的战略。甲醇的资源潜力、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友好程度均优于乙醇、二甲醚和煤基合成油,可能会成为石油的最佳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