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正式投入运行
11月21日下午,在成都中唐空铁产业基地,新能源空铁总设计师、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宣布:世界首条新能源空中铁路试验线成功投入运行。
空铁首秀“紧张”,有点发抖
这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是架设于5米之上空中的白色轨道,呈U字形,全长1.4公里。整条试验线由乘客车站、一条正线轨道、一条副线及列车、静调库等相关配套设备构成,可以完全真实地模拟新能源空铁在实际运行中的直线、弯道、爬坡等性能,线路最大坡度千分之六,最小转弯半径30米。
空铁上的“导航员”王凯介绍,这些指标的设定是按照城市路况最复杂的情况下设计的,换句话说,只要这种状况下能取得模拟成功,那么城市其他路况就都能适应。不过,有乘客在车厢内摆放了一瓶矿泉水以测试其平稳性,见水在瓶中不停地跃动着。对于车内颠簸的反馈,翟婉明坦率地讲,这可能与焊缝有关,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收集试验参数,改进和优化方案。
速度
翟婉明介绍,新能源空铁试验线试运行期间,其时速比照日本和德国的时速,设定为近60公里。他认为,这个速度对于城市交通来说已经足够,因为城市交通隔不了多远就有一个站点,维持长时间高速不现实。如果在郊外或景区,则具备提速的空间。未来,空铁的时速可能提至70公里或者80公里。
安全
翟婉明解释,车辆走行机构始终封闭于箱形轨道梁内部,永远不会发生脱轨事件。列车在空中专线上也不会与其他物体碰撞,充分保障了系统的运营安全。
空铁如此安全,它可能面临哪些运营方面的风险?
翟婉明分析,最大的风险是电池用尽了,空铁在空中停摆。团队设计了疏散乘客的方案,如车厢前后可以开窗,放置5米高的滑梯,乘客可以坐滑梯离开。也可以用简易梯疏散乘客,还可以开另外一辆空铁过来接走被困的乘客。
低廉
据翟婉明介绍,新能源空铁具有投资少和工期短的优势。与修建地铁动辄大投入相比,新能源空铁的轨道与梁柱采用工厂预制,现场组装,施工简便,对周围影响小,建设周期更短。经过测算,修建每公里空铁的成本不足1亿元,每公里建设成本仅为地铁的五分之一至八分之一,跨坐式的单轨交通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