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会长】洪浩委员应邀出席吉林省议政协商会议并发言
近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董事长洪浩受邀出席吉林省政府领导向省政协委员及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议政协商会,并作为政协委员代表,以“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质供热产业的建议”为主题发表讲话。
・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会长、吉林宏日新能源董事长洪浩
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对洪浩副会长的发言内容高度赞赏并点评。他表示,洪浩委员的发言结合实际、紧扣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利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引人深思,我们一定进行系统研究生物质供热产业,认真吸纳转化,抓紧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以下为洪浩副会长讲话全文摘录: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生物质供热产业的建议
2017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煤改生物质供暖规划面积为21亿平米,位列第一,高于“煤改气”的18亿平米,“煤改电”的15亿平米。
吉林发展生物质供热产业面临外部战略机遇。全球生物质能源最发达地区欧盟特别是北欧面临产业转移。生物质能已成为欧盟可再生能源第一大来源,在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占比达67%,其中供热市场占比高达90%。与北欧加强合作形成以北欧原创,吉林二次创新与装备制造,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市场的产业格局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战略选择。
从内部看,我省具备发展生物质供热产业的良好资源保障、市场条件和产业基础。我省每年生物质资源总量超过5000万吨,供热市场燃料外购超过300亿。我省生物质供热产业发展已历15年,各类全国领先的生物质供热项目出自吉林。为“十四五”引领发展打好了基础。“但现在观念和认识上还有一定误区,表现在?
代“煤”过度依赖“气”和“电”。因“改气”和“改电”带来的工商业能源成本增加大大削弱了产品竞争力,从而对疫情下的经济恢复造成更大困扰。
秸秆产业过分强调附加值。产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市场拉动是前提。目前,秸秆高附加值利用市场空间有限,应尊重规律充分利用供热的广阔市场对秸秆利用的拉动作用,先以成熟产业实现规模化利用,下一步再追求高附加值。
秸秆全量还田。全量还田首先会导致秸秆的农药化肥残留全部还田,更主要的是秸秆露天降解不可避免产生甲烷,甲烷的温室气体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二十倍。单纯有利于农业系统的措施需要基于整个生态环境系统重新评价。
关于如何加快生物质供热产业发展,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1、规划先行,推广示范。
建议尽快启动全省“十四五”生物质能专项规划,结合成熟技术提出符合吉林实际的科学合理规划。推广城市分布式供热;工业园区;新城镇三类示范项目。
2、构建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 建立生物质能交易管理平台,依托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从农田到工厂,农户到用户的新型商业模式;
● 鼓励龙头企业创建生物质技术创新孵化平台,承接欧盟技术转移,与国际产业发展接轨;
● 构建投融资平台,推动龙头企业上市,全方位对接资本市场;
● 加强第三方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建设,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 打造行业IP,借助东北亚博览会等国际活动,举办中国-北欧生物质能论坛等活动,扩大吉林在行业内和国际上的影响力。
3、实现五大转型。
● 一是实现传统粮食农业向食品农业加能源农业的大农业转型:几千年来传统粮食农业只是强调采收籽实,而大农业还应包含植物的茎秆等能源化的部分;
● 二是农村的传统生物质利用转变为现代生物质能源利用;
● 三是新城镇的能源基础设施由传统的化石燃料高碳能源向可再生的生物质低碳能源转型;
● 四是能源产品经济向能源服务经济转型;
● 五是最终实现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
- END -
欢迎转发分享
来源:宏日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