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可燃冰试采刷记录
2017-06-23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748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1日14时52分,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已连续试采达42天,累计产量超过23.5万立方米。
在此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今年第2号台风“苗柏”正面袭击,台风未对平台安全及试采工作造成影响,可燃冰保持平稳持续产气。我国通过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自主创新,最终超预期完成试采工程目标,取得可燃冰试开采的历史性突破。
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
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这种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就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可燃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而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