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温州民企与世界500强企业携手进军光伏产业

2009-07-20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356

河南的光伏产业近期动作之频繁,几乎令人眼花缭乱。

627一天之内,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年产4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举行投产仪式、河南欧美亚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100MW太阳能单晶硅及切片生产线投产剪彩仪式举行、林州中升半导体硅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点火投产??此间,“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亦花落河南安阳。

光伏产业“井喷式”增长的故事不仅仅在河南上演。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炙手可热。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光伏产业再现投资狂潮。

“拥硅为王”

“光伏产业在很多人眼里,现在是‘朝阳产业’。”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郑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事实上,河南不少地方对该产业亦是青眼有加。此前,河南安阳提出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谷,预计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年产值将达1500亿元。而早在今年19日,河南洛阳高新区已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为“硅材料光伏特色产业基地”。

“目前,洛阳高新区已有近10家硅材料及光伏产业企业,在建和规划的项目约12个。根据规划,2010年该区将形成9000吨多晶硅、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硅片、1500MW的太阳能电池以及1000MW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河南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预计2010年该区硅材料及光伏产业的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更多地区、更多企业,正在加入到这场光伏领域的“跑马圈地”中来。

624,国电电力(7.50,-0.06,-0.79%)(600795)发布公告,该公司拟斥资25.3亿元在内蒙古合资建设总产能规模为1万吨的多晶硅项目,这是继其去年10月在宁夏成立总产能5000吨多晶硅的项目公司之后,再次抢滩光伏盛宴。

“自去年底以来,除了国电电力之外,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神华集团等巨头纷纷在光伏领域跑马圈地,加大在光伏产业的投资力度。”杨郑生表示,借力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光伏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部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在建多晶硅项目总数逾20个,总投资额逾7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加剧,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而硅材料价格亦随之疯涨,从2003年的每公斤30美元一路飙升至每公斤35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每公斤500美元,业内一时有“拥硅为王”之说。

多地企业“一窝蜂式地上马”多晶硅项目,正是缘自此番背景。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多晶硅价格一泻千里。至20094月,多晶硅现货价格已跌至80美元/公斤。

“不少企业一哄而上的发展,对市场前景盲目乐观,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产业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世纪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霍兆亮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产能过剩的隐忧

事实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已遭“重创”。

一位长期研究光伏产业的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内在建或是准备动工的多晶硅项目,如果能按期完工而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高达14万吨。但是根据预测,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

“不少地方政府十分热衷多晶硅项目,甚至将多晶硅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盲目上马,一味扩大项目规模,搞重复建设。”霍兆亮坦陈其忧,“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产能过剩,而且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国内光伏产业与市场极度脱节”问题也备受业内人士关注。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光伏发电速度发展缓慢,相关的配套技术尚不成熟,发电成本相对偏高,真正并网型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远未形成。据悉,我国2008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2300兆瓦,国内装机容量仅约50兆瓦,尚不足3%,剩余97%以上出口国外。

除了市场尚未成形,我国在光伏领域的技术亦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国际上对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原材料多晶硅实行了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国内很多生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产能低、供需矛盾突出、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耗能高,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资金投入太少,研发制造能力差等问题。”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分析。

此外,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上网电价如何定”亦未能解决。定价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这个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今年6月,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敦煌10MW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示范招标项目,中广核能源联合体以每度电1.09元的价格中标,比原先业内讨论的2元?4元已有突破,但专家认为,1.09元的这个价格仍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不能作为国内未来光伏电站的标杆价。

“光伏产业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硅产业目前缺乏全国统一规划,面临一个失控的局面,没有哪个部门对其进行规划和约束。很多大规模上马的项目,都是一种市场行为,对于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技术支持都估计不足。”霍兆亮坦言,这种盲目发展,“已为资源浪费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政策扶植将成培育市场的主要动力

不过,光伏产业的美景也并非遥不可及。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行业进入了低谷期,但是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化石燃料储量减少、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光伏产业的未来也并非绝路。”张保盈表示,目前,发展新能源正肩负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期许。

近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电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太阳能光伏组件用EVA封装胶膜评审会,与会专家认定“瑞福REVAXEVA胶膜项目开发成功,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替代进口EVA胶膜用于光伏组件生产,实现高性能EVA胶膜的国产化。

这标志着由温州民营企业——浙江中立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杜邦公司合作开发的高性能EVA 封装胶膜获得成功,将促进我国光伏组件材料自我制造水平进入新领域。

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发展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而居之首位的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仅我国目前光伏组件产量居世界之首。但它使用的EVA封装胶膜主要依赖国外进口产品,严重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2006年底,温州民营科技企业——浙江中立集团紧紧抓住机遇,积极转型升级,涉足光伏太阳能产业,并通过中国太阳能发展协会牵线搭桥,与美国杜邦公司进行接触,确定生产高科技节能产品,其原料和技术配方均由杜邦公司提供。同时由浙江中立集团投资成立专业生产太阳能光伏组件EVA封装胶膜的温州瑞阳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经过三年的潜心研发,瑞福牌EVA封装胶膜适用于各种光伏组件, 成为目前国内100%使用杜邦公司特制的太阳能级EVA树脂为原料制造的产品,并融合美国和日本先进制造工艺,获得多项创造发明。经杜邦公司及中国权威机构检测表明,该EVA膜的透光率、交联度、剥离强度和黄变指数等指标达到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指标。其耐老化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满足光伏组件25年使用寿命要求,实现高性能EVA封装胶膜国产化,受到中国太阳能发展学会的赞赏。同时,经国内众多光伏组件生产企业使用后均对EVA封装胶膜的优良性能表示满意,与进口胶膜相比,降低了20%胶膜成本,产品交付周期从3个月缩短为1个月,较短的储存期可保证胶膜和光伏组件的质量,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它已成为国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首选封装材料。

目前,瑞阳公司与杜邦公司已在温州建设高性能EVA胶膜产业化基地,为中国光伏企业提供快速的本地化服务。同时,瑞阳公司已制订光伏产品发展规划,包括EVA封装胶膜、TPT背板、光伏组件、光伏工程等高科技产品。近期,主要是扩大EVA封装胶膜生产能力,现已形成年产200万平方米EVA封装胶膜生产能力,今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预计3年产值达15亿元,5年进口替代达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