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太阳能炙热消退

2009-03-23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334

     “不得不承认,在这波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太阳能产业难以幸免,产业整合在所难免。”2009317,中国最大的太阳能芯片厂江西赛维(LDK,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以ADR形式发行并上市)总裁彭小峰在参加中国太阳能展时发表题为《全球性金融风暴下中国太阳能产业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说时指出。

     虽然不愿面对这个现实,但金融风暴半年内已使超过8成的太阳能企业倒闭,市场将无可避免的会出现整合潮以及多晶硅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

    太阳能公司资本市场遇冷

     进入2009年,自2007起开始升温的多晶硅投资热潮中诞生的投资项目也渐渐完成施工,并进入试产阶段。20081231,南玻A(13.37,0.96,7.74%)(000012.SZ)发布公告称,一期年产1500吨多晶硅材料生产线已于近期进入投料试运行阶段,系统运行平稳,第一炉多晶硅产品顺利出炉。而江苏阳光(5.05,0.25,5.21%)(600220.SH)控股子公司——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的多晶硅项目也于20081223顺利投产。2009 116日,赛维LDK太阳能公司也隆重举行其多晶硅项目的投产庆典仪式。

     一面是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海外太阳能市场的萎靡,一面是多晶硅大量产能逐渐释放,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环节——多晶硅行业今后的命运不得不让人有所担心。

      “这个曾几乎集中了整个光伏产业链70%利润的行业,目前或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期。”一位曾因试图投资多晶硅产业而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的私营企业主告诉记者,与两三年前时动辄利润率达300%-400%的暴利时代相比,今日的中国多晶硅乃至整个光伏产业已今非昔比。

     这或许是资本市场中光伏类上市公司开始受到冷落的原因。

     2007年始,作为新能源代表之一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曾一度受到热烈追捧。但自2009年后出现的新一轮新能源热潮中,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念股票的投资热度似乎已经远远落后于风能及核能等同属新能源概念的股票。

     20091月初至2009320,新能源板块指数从2344.31点启动一路狂飚至3227.79点,涨幅达37.68%,而在太阳能光伏概念龙头股中,除南玻A的股价从8.60元开始启动攀升至12.40元涨幅达44.18%外,其余的涨幅都远远落后其它新能源概念股,其中,江苏阳光涨幅约为26.3%,天威保变(25.47,1.28,5.29%)涨幅约为17%,特变电工(25.09,0.24,0.97%)涨幅仅仅约为3.5%

     “如果做实业投资,与其它很多行业相比,光伏产业已经不是具备投资优势的行业了,而就股票市场来说,其概念虽然陈旧,但与其它许多更加虚幻的概念相比,对其投资还是比较实在。”北京某PE人士对记者坦言,“因为这个行业正在经历迈向成熟的‘阵痛’蜕变期”。

    价格可能跌至25美元/公斤

     “很多企业对于目前的市场情况并不完全悲观,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他们全年的订单都有保证,他们担心的是未来几年多晶硅市场的价格走势的低迷。”刚刚从四川某多晶硅企业调研回来的光大证券分析师王海生告诉记者。

     道理很简单,任何行业和产品的价格都得跟随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海外市场对于太阳能项目的投资缩减和国外太阳能大国对于有关补贴的进一步下调,使得国内太阳能设备出口大减。而另一方面,多晶硅暴利时期大肆扩张的产能将在近年来逐渐释放,除此之外,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下滑,也造成目前对有关新能源需求的动力减缓。

     “目前国内多晶硅的价格区间大约在100美元/公斤-150美元/公斤,而在2007年年末曾创出400美元/公斤的天价,2008年,市场现货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某涉足多晶硅行业的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由于每家公司所采用的生产技术、规模以及产品质量不一,故各家生产成本也不尽相同。据他了解,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约在50美元/公斤-100美元/公斤之间,这也就意味着虽然部分生产厂商利润已经被大幅压缩,但有一部分厂商的利润率仍可达100%以上。

     “但多晶硅的价格还未见底,下降的可能性仍然很大。”上述多晶硅公司有关人士坦言。

     20093月中旬,在今年的中国太阳能产业展中,有厂商表示1公斤多晶硅的报价虽在100美元上下,但现在的部分合约价其实已经到了60美元,更有甚者包括江西赛维(LDK)总裁彭小峰在内,认为多晶硅价格或将跌至25美元左右,而25美元则是国际级多晶硅厂商的成本价。

     而同时,有消息称江西赛维(LDK)原定2009年年初投产的多晶硅生产项目进程被推迟,其总计6000吨的多晶硅投产时间延期半年,将在2009年年中实现产能。

    需求由单一转向多元

     多晶硅的未来需求难道真的如此低迷?

     据韩国Displaybank发布预测称,2009年全球多晶硅的供应量将达到约7.9GW(62000),将超过同年约7.8GW的需求量;2010年的供应量将达到约15.0GW(1.8 亿吨),将大大超过约11GW的需求量,供应过剩局面将进一步恶化。

     但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量过剩。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梁宗存副教授告诉记者,“就中国国内情况而言,多晶硅生产厂家虽然都在说自己正在兴建的项目产能有多大,但真正有成品产出的也就四五家,而且产量也不大”。

     而据SEMI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金融危机引发产业陷入低迷,但该季度多晶硅出货量环比仍增长7%

     “在近年内,多晶硅的产量并不会过剩,目前只是处于暂时的低迷需求期。”某权威研究机构人士表示,近年多晶硅热潮最大的推动因素来源于德国推行的有关太阳能补贴计划。到2004年,德国共安装了10万个太阳能屋顶。而2006年后,西班牙再次成为德国之后的太阳能发展推动大国。

     “也就是说引发近年光伏产业投资热潮的直接原因是这两个大国太阳能补贴政策的推行,太过单一的市场,使得整个行业发展极不健康,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使得整个光伏行业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才有了多晶硅产能过剩一说。”

     上述权威人士不赞同“产能过剩说”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光伏已经开始被众多国家推行,行业驱动力正在由单极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美国新上任总统奥巴马曾多次表示,未来10年美国将投入150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根据奥巴马提出的2012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达到总发电量的10%2025年上升至25%的目标,美国将在最近几年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

     有研究报告指出,“美国目前发电总装机规模为10亿千瓦,年发电量4万亿度。即使不考虑总发电量逐年增长,也意味着到2025年至少有1万亿度电量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按照太阳能和风能不到2000小时的年发电能力,需要5亿千瓦的装机规模。扣除水电、地热能及生物质能不到1亿千瓦的装机,美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总量要达到4亿千瓦才能满足需求。这也表明,规模相当于目前全球装机20倍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即将启动。”有数据显示,新增5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中,太阳能将占据其中近七成的份额,即接近3.5亿千瓦。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最新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会同民间重要企业共同制订了一项旨在提高太阳能发电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对策,该对策提出,要在2020年将日本太阳能电池的全球生产份额从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以上。

     而在国内日前公布的《2009-2011年电子信息振兴规划纲要》中,振兴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也被明确提出。

     “多晶硅行业在2009年的需求增长虽然不能填补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减少缺口,但上述由单一市场逐渐到多元市场的需求转变,意味着行业的进一步成熟。”上述权威人士认为。

    行业利润分配模式转变

     除了对下游需求及由此导致的对产能是否过剩问题的争议之外,上网电价则是另一个更受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太阳能发电在国内发展的瓶颈问题还是上网电价过高。”齐鲁证券电力行业分析师冯超告诉记者,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主要在多晶硅上,在2008年中期,当多晶硅价格被推至400美元/公斤高位时,太阳能发电在国内的每度成本价更是超过4元,约是火电价的近十倍,而目前随着多晶硅价格的大幅下跌,太阳能电池成本也大幅下降,从而使得目前太阳能电池发电每度成本降至1/-1.5/度。

     “如果多晶硅的价格继续下跌,将能让更多人用得起太阳能发电,这有助于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对产业也会有正面的加分效果,因此危机也是转机。”彭小峰认为。

     “多晶硅价格的下滑,也从此将带动整个光伏产业链盈利模式和利润分配模式的转变。”上述不愿具名的某权威研究机构人士认为,在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几乎独享整个光伏行业产业链中70%以上的利润,这对于一个日趋成熟的行业本身是极其不正常的,这种带有垄断性质的“独享”被打破,行业面临利润的重新分配将是“必须”也是“必然”,而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种趋势就已经凸显,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作为外因驱动。

     某太阳能企业高层同样认为,整个光伏产业将无可避免会再度出现整合潮,市场将出现一波新的洗牌运动,中小型企业将被淘汰,大企业则在此次整合中生存并得以发展。

     “转型期的阵痛即将开始,这是一个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上述太阳能企业高层表示,对于国内的行业来说,“这还只是一种‘表面的成熟’。”和中国许多加工型企业一样,国内的光伏产业扮演的仍然是“为人作嫁”的阶段,拉动内需,扩张国内市场才是根本。

     “随着太阳能电价的进一步下降及用户的日益广泛,使得国内政府的补贴惠及面更广,也为国内进一步加大太阳能市场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上述权威人士表示。

     “虽然如此,目前光伏行业还有一段苦日子过。”上述太阳能企业高层坦言。

     2009218,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产品龙头生产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受到光电产品出货量减少和平均售价下跌的影响,尚德公司2008年第四财季亏损6590万美元,合每股美国存托股(ADS)亏损42美分,如果扣除一次性项目不计,尚德公司第四财季亏损4240万美元,合每股ADS亏损27美分。而早在今年1月,当时尚德公司还表示,出于经济环境疲软的考虑,公司已在第四财季裁员8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8%,并推后数个光伏项目的上马。   

     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其它中小企业就更可想而知。之前有消息称国内已有八成太阳能企业倒闭。

     “在这样的危机中,那些把控整个产业链中多个行业的集团公司则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光大证券分析师王海生认为,无论整个行业利润如何分配,这样的公司都能以很好的机制应对。

     作为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另一龙头企业天威集团,似乎在这次行业“阵痛”中,是为数不多的能笑对危机的公司之一,其旗下共拥有纽交所上市的天威英利和A股上市公司天威保变(600550.SH)。其中,天威英利主要生产制造太阳能光伏产品,与其他倒闭或是裁员的光伏企业相比,天威英利却在2009年春节后,招聘了1000多新员工。

     据身兼天威集团及两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丁强介绍,“因为原来倒班的力量已经不够,现在还在不断招工。金融危机对利润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大幅下降...现在的重点是拿明年的订单,抢占明年的市场。”丁强表示。

     据天威英利2008年报显示,2008年该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281.5MW(百万瓦),实现销售收入75.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公司董事会制定了2009年毛利率维持在22%24%的目标。而由于销售单价下降及汇率损失,天威英利第四季度毛利率跌至13.2%低谷。

     而天威保变此前公告,将联合岷江水电(4.42,0.10,2.31%)(600131.SH)和乐山电力(8.45,0.36,4.45%)(600644.SH),共同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分别新建两个3000/年多晶硅项目,天威保变分别占51%49%的股权。

     虽然2009年光伏组件产品价格回落,但“通过以量补价,预计利润会保持在2008年的水平”。丁强坦言,天威集团的太阳能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可实现产业链内部的相互协调和支撑。多晶硅的价格虽然降低了,但到整个系统的下游部分,却是成本降低,利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