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晶硅产能释放推动价格中枢下移
作为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多晶硅的价格自2003年以来持续攀升,已经从最初的约30美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现货约430美元/公斤。如此长时间的价格大幅上涨,源于多晶硅行业极
平安证券窦泽云认为,今年底多晶硅供求将有所缓解,2009年新建多晶硅产能进入集中释放期,供应过剩逐步明显,2010年供应过剩将进一步加剧。在逐渐缓和的供求背景下,受下游厂商盈亏平衡点的制约,当前260美元以上的现货
价格攀升 带动产能扩张
由于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张,上游多晶硅原料供不应求,价格直线攀升:2002年为10-20美元/公斤,2005年涨至66美元/公斤,2006年第四季度突破300美元/公斤,2007年上半年基本维持在每公斤300美元至330美元的水平,2007年第四季度初市场成交价格上升到每公斤360美元至370美元的水平,12月创出每公斤400美元的天价,最近一期的市场现货价格
在多晶硅成本上涨的推动下,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4年开始缓步上扬。但由于太阳能产能迅速扩张,最近两年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无法将成本转嫁到下游,光伏产品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事实上,多晶硅的供应短缺显现于2005年,并一直持续至今,这主要是由于产能扩张过慢导致的。业内人士给出的原因如下:原有七大垄断集团低估光伏行业景气,一直对扩产持有疑虑;多晶硅行业的技术
产能即将集中释放
从产业链条来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多晶硅原料—单晶硅拉制/多晶硅浇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制造—产品应用)呈现倒
受多晶硅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的刺激,包括传统七大集团和国际国内的诸多新进入者正在积极地扩充产能。其中,七大集团合计2008-2010年的产能分别约为55000吨、73000吨、84000吨。这些传统大厂的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它们对于废物回收等环保要求较
同时,国际新进入者合计2008年底产能为10000吨,2009年底产能为20000吨,2010年底产能为21000吨,预计它们2008年的产量为5000吨,2009年产量为10000吨,2010年产量为15000吨。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目前也涌现出大量的多晶硅在建及拟建产能,其中,新光硅业1260吨产能于2007年2月投产,目前产能已能够发挥出80%左右;峨嵋半导体500吨产能也相对成熟,但目前规模较小。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规划的产能
如此看,国内外多晶硅产能正在进入集中释放期。长城证券周涛则认为,2010年以后多晶硅的供给将开始大于需求,由于需求的缺口从2009年开始缩小,预计2009年初多晶硅的价格将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价格有望回落
光伏产业是当前多晶硅的主要需求方。在2004年德国光伏市场的带动下,全球光伏产业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光伏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近5年以来,光伏产量年均增速
正是从2004年开始,多晶硅市场受爆发式需求的拉动,处于量增价涨的
由于光伏产业最初的发电成本
结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分析,平安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