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能源,未来能源之星?
油价升至每桶140美元以来,关于未来能源的报道与讨论,频频出现报端。《早报星期天》上,新加坡的陈华彪与中国的薛力都发表文章,指出要即时改变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紧迫性。
作为石油的替代品,陈华彪认为新加坡应及早致力发展太阳能,薛力则认为核能与天然气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关键。另一项清洁再生性能源——生物质能源(bioenergy),不蒙青睐。
这也难怪, 因为生物质能源近几个月来的声誉,几乎比它冀望替代的石油更黑。
“生物质”是讨论能源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世界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尤其是为了生产能源而种植的能源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的剩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生物质能源曾一度被各方视为对抗高油价和全球暖化的利器。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原油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现象持续恶化。
但是,由于近日全球粮食短缺危机,使到生物质能源的光环顿时退色,成了众矢之的。
专家仍看好生物质能源
很多人认为,物质能源的推展已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剧烈的价格波动。加上部分国家政府及农民为了商业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种生物质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烧毁大片热带雨林,这对于减少碳含量不仅无助,反而是危害更甚于石油。近来更有人指出,有些生物质燃油(biofuel)比汽油释放更多有害气体.。
油价升至每桶140美元以来,关于未来能源的报道与讨论,频频出现报端。《早报星期天》上,新加坡的陈华彪与中国的薛力都发表文章,指出要即时改变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紧迫性。
作为石油的替代品,陈华彪认为新加坡应及早致力发展太阳能,薛力则认为核能与天然气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关键。另一项清洁再生性能源——生物质能源(bioenergy),不蒙青睐。
这也难怪, 因为生物质能源近几个月来的声誉,几乎比它冀望替代的石油更黑。
“生物质”是讨论能源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世界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尤其是为了生产能源而种植的能源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产品加工的剩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生物质能源曾一度被各方视为对抗高油价和全球暖化的利器。因为开发生物质能源一方面可以减轻对原油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藉由作物的光合作用,能自然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暖化现象持续恶化。
但是,由于近日全球粮食短缺危机,使到生物质能源的光环顿时退色,成了众矢之的。
专家仍看好生物质能源
很多人认为,物质能源的推展已严重扰乱全球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剧烈的价格波动。加上部分国家政府及农民为了商业利益,大量砍伐林木以改种生物质能源作物,如巴西政府有意烧毁大片热带雨林,这对于减少碳含量不仅无助,反而是危害更甚于石油。近来更有人指出,有些生物质燃油(biofuel)比汽油释放更多有害气体.。
前沿基因学家格雷格·文特尔 (Craig Vevter)在今年初宣称,在18个月内,他将制成一种吃二氧化碳而排出生物质燃料的微生物。
世界的能源市场,每年价值高达万亿美元——约世界经济总产量的10%。任何一种有效的替代能源都有潜能成为亿万元的生意。经济专家预言,一个由科技推动的新能源高峰期即将到来。
今日,研发新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公司,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经济学家》在六月的一份报道中,罗列了至少15家生物质燃料的新创企业,皆雄心勃勃地朝着彩虹末端那桶黄金冲锋。
诸大企业集团如壳(Shell)、英国石油(BP)、美国马拉松石油(Marathon Oil)、杜邦(DuPont)、 通用汽车(GM)以及美国能源部等大机构,莫不在这方面的研发作出巨额投资。
那些眼光独到,天生金手指的企业家,如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与约翰·杜尔( John Doerr)、网络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与谷歌的创始人(Google founders),以及英国着名企业维珍集团的执行长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等,当然不会坐失良机。他们都已纷纷押下赌注,准备收个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