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石燃料快耗尽 再生能源见商机
金融界网站
面对民间环保及纾缓燃油通胀的诉求,各国政府纷纷将开发另类能源定为国策,为太阳能、风力及水力发电等再生能源业带来投资机会。
再生能源股去年水涨船高,很大程度是油价迭创新高的因素驱使。不过,即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短期内出现调整,太阳能发电等再生能源的吸引力也不会减弱,因为有愈来愈多证据显示,化石燃料作为运输及发电的原动力已时日无多。正当外间将焦点集中在燃油价格及供应之际,业界专家警告,发电厂目前正面对更严峻的供应危机。
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发
根据埃克森美孚早前发表的报告显示,耗用能源最多的界别并非运输业及工业,而是发电厂。报告估计,全球电能约35%用于发电。未来二十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冒起,人均电力使用逐步增加,全球电力需求势将大幅攀升。
亚太区发展中国家人均电力使用水平,估计目前仅及北美民众的十分之一。埃克森估计,至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较2005年的水平高40%;发展中国家人均电力耗用量届时预料将暴升70%。
面对电力需求短缺的威胁愈来愈大,发展中国家在开发再生能源上尤其进取。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中国,目前已面对能源短缺的问题。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上月警告,煤碳蕴藏枯竭将令今夏电力持续短缺。去年1月通过再生能源法的中国,承诺未来十五年耗资约2000亿美元发展再生能源,达到两成能源供应来自绿色能源的目标。
中国对再生能源的兴趣令国内相关企业受惠,在纳斯特挂牌的林洋新能源及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金风科技等都成为赢家。
摩根大通最近发表的另类能源报告引述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数据,估计包括风力、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潮水及水力等再生能源总产力,在2004年至2015年间将增长3.1%,当中大部分增长来自欧洲。风力及太阳能的潜力特别被看好,预料期内增长将分别达12%及16%。
报告指出,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成本高昂。除了水力发电外,生物燃料厂、离岸风力发电场及其他再生能源技术,涉及的资本开支以每瓩电力成本计算都远高于燃煤发电厂的资本成本。
太阳风力生物燃料看俏
放眼未来,摩根大通认为太阳能、风力及生物燃料是最吸引的再生能源项目,因为三者在强劲需求下已发展至商业规模。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及经济规模进一步提升,亦可望改善三者的经济基础。
以太阳能为例,投资相关技术已有三十年历史的国际商业机器(IBM)5月宣布在光伏发电研究(photovoltaic research)上取得突破,能以更少面积的阳光收集板收集更多太阳能,有望提升制造商及消费者的经济规模。不论是因为此等科技发展或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太阳能对服务提供者及使用者的“成本价值比”(Value to cost ratio)正在改善,预料将吸引更多投资者注意。
再生能源自然不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唯一方法,各国积极考虑的其他替代能源还有较环保的先进核能、燃煤及燃气发电。不过,GreenChipStocks。com创办人西格尔(Jeffrey Segal)认为,再生能源短期内不仅可以填补化石燃料之不足,长线而言更可取而代之。
他指出,再生能源成功与否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所有非再生能源将于未来四十至五十年见顶,除了再生能源外,没有其他可填补能源供应真空。能利用这些资源发电的企业,长线估值较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