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生物质能有望给中国清洁能源开发带来新跨越

2008-07-07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401

1.2001年,国务院决定在吉林、安徽、河南等四省建陈化粮乙醇厂,生产能力为73万吨,2006年产量达130万吨。

2.2005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通过。其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3.2006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支持发展秸秆、垃圾焚烧和垃圾填埋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质电站,扩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产能力。”

4.20064月,国家发改委在全国立项建30个左右生物质能源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

5.20068月,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林业局联合召开“全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会议”。

6.2006年11月12,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

7.2006年11月17,国家发改委通过生物乙醇“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政策建议论证。

8.2006年至今,众多特大国有企业及大量中小企业,在广西、海南、新疆、内蒙、山东、云南等地积极投入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

9.2007,国家限制粮食大量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保障人畜使用为第一原则,中国生物能源发展开始转向非粮食作物。

10.200710月,国际油价飞涨,达到90美元每桶,即将突破100美元,刺激了生物能源的发展。

产业化瓶颈

生物质能产业飞速发展,成为各大公司投资的热点。但是,如果不解决产业化、环保等瓶颈问题,一旦国家补贴解除,其前景将难以预测。

乘世界生物能源发展之大潮,借国家政策推动之机,中粮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巨头纷纷在该领域布局设点、圈地占山。不过,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生物质能的繁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油价和国家的巨额补贴。如果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不解决,亿吨绿色油田的梦想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