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能源署石油市场中期报告认为国际石油供应前景堪忧
国际能源署石油市场中期报告认为2010年以后的石油供应将越发紧张,OPEC剩余产能在2012年将降至最低水平。在未来几年中,尽管生物燃料的产能有所增加,也有不少工程投产,供应紧张的局面仍可能推迟,但不会推迟太久。报告是基于各国GDP增长预期做出的,并假定全球GDP年均增长4.5%。国际能源署认为,当GDP成为强劲需求的主要驱动力的时候,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是有风险的。
一、需求
全球原油产品需求预计平均每年增长2.2%(或每日增加190万桶),在2012年达到每日9580万桶。增长主要来源于非经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亚洲和中东的强劲需求;非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增长速度将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三倍。这些国家正在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的阈值水平,消费者将开始购买汽车和其它耗能的家用设备。这些国家也将成为重工业和原材料产品加工的重要基地。
经合组织原油产品需求将从2007年的每日4960万桶增至2012年的每日5210万桶,主要是北美运输用油的需求增长。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北美的需求增长(每年1.3%)将两倍于欧洲(每年0.7%)和太平洋地区(每年0.6%)。对比来讲,在未来5年中,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原油需求每年将增长3.6%或每日140万桶,5年后几乎能够赶上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用油总量。尽管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的人均石油消耗远低于经合组织国家,但占世界原油需求的比重将从现在的42%上升到2012年的46%。
运输燃油是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等燃料油占需求增长的67%,在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占需求增长的60%。
报告同时认为,尽管针对GDP增长速度可能放缓的担心占据主流,但也存在GDP增长加速的风险。
二、供给
预计非OPEC国家液体燃料(原油、冷凝液、液化天然气和生物燃料)供应将在2007-2009年强劲增长,2009年之后增长则可能趋缓,2012年以前供应总量将以每年260万桶的速度增长。总体上看,2007—2012年间非OPEC国家的年均供给增长1.0%,比前7年低0.4%,约是需求增长预期的一半。
OPEC剩余产能将会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的产能不会有净增长,并且尼日利亚一年来维持每天50万桶的产能在预测期内也无法实现稳产。OPEC原油产能尽管受到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日益显现的安全和投资问题的影响,其产能将从2007年的3440万桶/日上升到2012年的3840万桶/日。其中大约70%的增加将来自沙特阿拉伯(增长180万桶/日),阿联酋和安哥拉(增长50万桶/日)。OPEC剩余产能已经从2004年底的最低水平逐步恢复到2007年300万桶/日。但在2009年以前仍会相对紧张,而且剩余产能还要急剧下降,剩余产能趋紧的效果将被放大。
三、生物燃料
报告预测世界机动车生物燃料的供应将在2012年前升至每日180万桶,大约是2006年每日90万桶产量的一倍。这个预测比潜在产能增加低120万桶,主要因为:玉米、糖、大豆、小麦和棕榈油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使生产者更加担忧生物燃料的经济可行性,目前的发展阶段更倾向于把农产品当作食品,而非燃料,很多国家都缺乏清晰而长期的支持政策和补贴,同时存在结构性和技术性的难题。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在2007-2009年间车用生物燃料的供应增长累计将达50%,其中美国的增长将最为迅速,预计在2009年能达到原先2012年的目标。在2012年前,生物燃料将只能占到全球油品供应的2%,在油品供应增长份额中占13%。
四、炼化和产品供应
全球原油馏化能力预计在2007到2012年间将增加1060万桶/日。其中,中东和亚洲增长量为670万桶/日,该地区炼化产能增长将超过产品需求增长。在今后几年中,炼化厂的汽油炼化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并且处理重质酸性油以及生产轻油产品的能力将会增加。在过去几年中,燃料油比原油每桶有15到30美元的折扣,所以今后的额外升级产能将可能使燃料油趋紧,并使汽油与原油的价差缓和。
五、跨市场暗示
油品市场不能被孤立看待。在过去5年中,不仅油品供应特别紧张,天然气市场的供应甚至更加紧张。在过去25年中,燃料油有被天然气部分取代的趋势。但是,当天然气供应不足,或出现供应困难时(如2005年的卡琳娜龙卷风,2006年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燃料油又自然而然地成为天然气的替代品。在2010年之前,这种替代的灵活性将可能受到制约,并导致跨市场的碳氢化合物整体竞争的局面。在未来几年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压力还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