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固定广告
NEX 2025

风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政策建议

2007-04-19
新闻来源: 全联新能源商会
查看次数:1234

一、神华集团风电开发的基本情况

神华集团于1995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以煤炭、电力、煤制油和煤化工生产和贸易,以及铁路和港口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煤、电、油、运一体化的特大型、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

近年来,神华集团公司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到2006年底,公司资产总额238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38亿元,实现利润250亿元。全集团生产原煤超过2亿吨,销售商品煤2.35亿吨,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电力装机突破1400万千瓦,发电量684亿度。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神华集团将风力发电作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国家风电发展规划制定了神华风电规划,即到2010年末,实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占集团公司火电的5%;到2020年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场50万千瓦),占集团火电装机规模的10%,力争建成三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开发基地。同时,集团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由国华能源投资公司具体实施。

国华能源投资公司从2000年开始涉足风电,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的项目4,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在建项目6,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神华集团在全国风资源富集地区与18个地、市签订了开发协议,协议规模1600万千瓦,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江苏等地;2005年神华集团参与了国家组织的第三批风电特许权项目投标,一举中标江苏东台20万千瓦项目,该项目已于2006628开工建设。神华集团与著名的风机供应商VESTASGESUZLON、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大连华锐等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今年5月,作为温总理访澳的内容之一,神华集团公司与澳大利亚塔州水电瑞丰公司成功签署了合资建设山东荣成风电项目,该项目正在建设,预计于20078月建成。此外,神华集团还与美国AES公司、壳牌公司等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

神华集团在大力发展风电的同时,还响应国家号召,准备建设秸秆发电项目,并积极跟踪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不断拓宽可再生能源的新领域。

二、开发风电的体会和建议

虽然神华集团公司进入风电领域时间不长,但深切感受到国内、外风电的迅猛发展和形势变化,也深切感受到目前仍然存在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的切身感受,也是平时听到的业内同行的普遍呼吁,带有共性,应引起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 我们体会到的制约风电发展的几个瓶颈问题

第一是风电规划指标偏低。

我国目前电力装机在5.6亿千瓦左右,位居世界第二,风电开发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到现在只有100多万千瓦的装机,占电力装机(5. 6亿千瓦)的比例只有0.3%,位居世界第八。而欧洲国家的平均比例在5%,有的国家高达近20%

我国在2005年制定的电力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电力装机达到8.4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约占0.6%;到2020年,全国电力装机达到10亿千瓦,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约占3%。而欧洲目前风电已占电力总规模的5%,规划到2020年风电比例要达到21%。我国作为能源短缺而风力资源丰富的国家,这样的规划指标偏低。规划指标过小,一是不利于鼓舞士气,难以对风电技术研发和专业人才队伍培育、产品制造的形成产业导向,不利于能源结构调整;二是对制造业吸引力弱,难以快速推进风机国产化进程。

第二是风机国产化问题。目前风电场单位千瓦造价基本都在9000-11000元,其中风机设备占了风电工程总造价的70-75%,是风电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到2005年底,全国已建成风电装机126.1万千瓦,外国风机占主流: VESTAS设备占33%GAMESA23% GE10%NORDES10%(这四家国外品牌占了76%),而国产的新疆金风机组只占18%。另外,目前国内风机制造,由以前的2-3家工厂,一下涌出十几家。笔者认为,国内风机制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国产化进程比较缓慢

第三是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问题。

国家为了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但这些政策在配套、细化落实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难以操作。比如电价政策,国外风电发展快的国家,大都采取固定电价的方式,这对于保证风电的合理利润至关重要。在我国没有明确固定的风电价格。国家发改委20067号文规定,风电的电价由招标形成。但国家级的特许权招标项目数量太少,一年只有2-3个项目,风电开发商竞争十分激烈,评标规则又过于倚重电价,导致招标形成的上网电价过低。

再如鼓励政策方面,今年国家出台了从销售电价里提取0.1/千瓦时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的政策,但现在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国家发改委13号文规定,电网公司负责解决风电场接入电网的问题,也因为没有细则,大家无所适从。据了解,国外如德国、西班牙、美国、丹麦等国家在风电发展初期,政府均专门立法,给予风电以强有力的经济扶持,使风电成本大大降低。

第四是电网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电网规划和电源规划不协调的问题。经过电力体制改革,电源企业和电网企业成为不同的利益主体。电网要靠售电盈利,因此电网建设的重点要向负荷中心倾斜;而人电项目要建在资源富集区,二者难以较好地同步。风电的入网和送出都遇到很大障碍。

其次是风电场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电网企业是风电接入系统的审核者,也是风电的最终买家,同时也是电网运行的调度者。在现有法规和政策框架下,电网企业接纳风电上网并全额收购电量仅是一种法定义务,履行这种义务只会增加麻烦而不能从中获利。出于经济利益和技术上、管理上需要的考虑,电网企业缺乏接纳风电上网的积极性。

(二)对国家发展风电产业的建议

尽管在风电开发中遇到这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风电作为一种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朝阳产业,我们仍然坚信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目前,在发达国家,风电地位正不断提高;在我国,众多专家、学者也预测到2050年时风电将要成为中国重要电源之一。为了促进风电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风机国产化步伐,降低风电成本。在这方面要有具体、有力的措施,不能仅依靠特许权项目、减免税等来推进风机国产化,还要通过整合风机制造的各方面资源,加大政府直接支持的力度,调整风电规划以提高风电市场的规模,刺激和引导风电投资者和设备制造厂商加大投资。

二是建立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形成有效激励。风电电价要固定,要起到激励作用,要保证投资者有合理回报。

三是调整利益关系,提高电网企业参与风电建设的积极性。要在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同时实行配额制和建立全国性风电交易市场,使可再生能源配额成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的共同义务,在买、卖两个过程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两个积极性。接入电网难是当前风电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

四是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的实施细则,并加大征收和管理的力度。以往“两分钱”政策曾促进了我国电力的大发展;“三峡基金”使我们“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得以实现。这些经验理应为我们发展风电所借鉴。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神华集团虽然在风电领域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但笔者对风电产业充满信心,也对《可再生能源法》有关政策的落实充满期盼。笔者相信,有政府的有力支持,有神华集团的奋勇拼搏,我们国家的风电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必将成为能源行业的一支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