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清洁能源产业蓄势待发
国家发改委相关专家指出,解决国内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应考虑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将满一年之际,记者采访了来自太阳能、生物质能、洁净煤等三个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和专家,从各自的角度来回顾并展望国内清洁能源的发展。
太阳能:降成本迎挑战
在西班牙的旅游胜地穆尔西亚,一座装机容量为6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正在由中国企业建造。负责该项目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公司总经理朱元昊告诉记者,这是目前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最大的项目之一,更重要的是,电站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带有“上海电气Topsola”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标志。
2007年对于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将不同寻常。众所周知,德国是国内光伏企业的主要市场,随着该国政府每年对可再生能源降低5%补贴措施的实行,国内企业将面临不小冲击。朱元昊表示,“穆尔西亚项目的顺利开展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开拓更多的西班牙项目。”据了解,交大泰阳驻西班牙代表处和服务中心正在筹建之中。
而在技术方面,明年交大泰阳将加大对薄型高效太阳能电池板研制的投入,逐步降低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成本。对于方兴未艾的国内光伏市场,朱元昊则认为,“降低成本和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应当双管齐下。”
“明年,原料紧缺将严重影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产量的年增长速度将超过晶体硅。”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有三类电池板,包括晶体硅、薄膜和聚光。其中晶体硅电池板占据产品主流,但薄膜的发展速度更快。而学界对于是否发展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存在争议。一些专家认为,聚光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硅晶体电池板的面积,从而降低成本。但
对于最近“德国光伏市场趋于饱和”、“中国光伏企业可能遭遇寒冬”的报道,
生物质能:突破三大瓶颈
2006年,国内生物质能源业的发展称得上“风风火火”。以河南天冠集团为例,在燃料乙醇方面,今年8月集团下属的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公司承担的“酶法纤维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正式立项;而其与同济大学合作的生物柴油国家863项目已在年底前立项,另外,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的上海工厂也在积极筹备中。
公司研发部经理史吉平向记者坦言,未来国内生物质能产业化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原料、价格和政策三个方面,其中原料来源始终是发展生物质能的首要课题。目前,燃料乙醇的原料从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逐步转向经济作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家也鼓励通过甘蔗、木薯、甜高粱等作物来生产燃料乙醇。河南天冠已建成了自己的农业基地,包括位于河南的200万亩甘薯基地和200万亩玉米基地等。明年,公司还将通过向老挝进口木薯等途径来解决原料问题。据透露,原料基地和生产示范工厂的建设将是其2007年的一大工作。另外,在技术上,天冠还将加大秸秆制燃料乙醇的技术攻关。
目前,国内生物质能的生产企业仍需要依靠国家的补贴政策才能够赢利。在史吉平看来,通过原料种类的拓宽、高效能源转换技术的研发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相关企业的发展。
国内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最大质疑来自“粮食安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化工系
据了解,纤维素制乙醇主要有3个步骤,包括收集原料、预处理和水解。其中水解最为关键,可以采取酸法和酶法两类方法。酸法就是利用酸对秸秆等植物纤维进行水解。
洁净煤:加大自主创新
在云南小龙潭电厂,由上海锅炉厂负责建造的3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锅炉已经投入使用。测试结果显示,脱硫效果完全达到了预定目标。而在上海外高桥电厂,该公司的一座10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也正在安装,预计2007年底能够投入使用。
上海锅炉厂副总工程师潘焕敏告诉记者,虽然今明两年该公司的锅炉生产总量相差不大,但2007年节能高效锅炉将占更多比重。
今年11月28日,上海锅炉厂研发中心挂牌成立。中心的成立不仅提供了一个洁净煤技术的产学研开发平台,也标志着明年上海锅炉厂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逐步开展对清洁能源和相关锅炉前沿技术的研发。目前,60万千瓦超临界锅炉、60万千瓦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和6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锅炉等都已出现在了研发列表上。
对于洁净煤市场的发展,潘焕敏表示,目前国内发电锅炉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企业不仅需要掌握先进技术,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也要符合市场需求。
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研发洁净煤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煤的利用效率,也能提高控制环境污染的水平和能力。
上海交大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
而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是另一亮点。在市科委的组织下,上海开展了一系列洁净煤发电的研究,目前已能有效地控制煤燃烧引起的污染物排放。
相关链接: 清洁能源走过2006
该法案的实施揭开了新能源领域的新篇章,预示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法案的实施有利于逐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也将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大气污染状况;还将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和郊区提供充足的生活用能,有利于农村和郊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扩大就业人数,有利于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按照《指南》的要求,从今年开始到2008年,上海将进行混合动力轿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节油与排放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2008年,混合动力轿车将达到批量生产能力,带动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主要分为氢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兼含电能和燃料推动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喝”二甲醚等能源的代用燃料汽车等。
由上海市科委牵头的清洁能源促进中心在闵行紫竹科技园区正式成立。中心将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洁净煤和生物质能这五大新能源的技术和产业应用,建成一个连接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产学研平台。
《办法》加强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重点扶持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开发利用。其中,生物乙醇燃料是指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制取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则指用油料作物、油料林木果实、油料水生植物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办法》规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包括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两种。
《规划》强调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瞄准未来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本市科教兴市的重点领域,坚持开发与应用并举,使上海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之一。同时提出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扩大清洁能源的利用。煤炭消费既要控制总量,又要优化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发电机组。全面完成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用天然气替代分散烧煤,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控制目标。
这是我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预计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可满足约2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这一大型海上风电场紧靠东海大桥,逾20台转轮直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