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质发电前景好 鼓励政策待完善
据权威机构测算,每两吨秸秆的发电量相当于一吨煤。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介绍说,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5亿吨,相当于3.25亿吨煤;林区的废枝每年可达10亿吨,约合5亿吨以上的煤。“不仅如此,秸秆还是一种煤无法媲美的清洁能源。国际能源机构的研究表明,秸秆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其平均含硫量只有3.8‰,而煤的平均含硫量约达1%。”
生物质发电项目还需政策支持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生物质能,支持发展秸秆发电,建设一批秸秆和林木质电站,生物质发电装机达550万千瓦。”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为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2.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14%左右。但是,人均能源消费仅为1.7吨标准煤,不到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我国生物质能的资源量现在每年大约为8亿~10亿吨标准煤。据预测,仅秸秆直接燃烧发电一项,每年将使中国农民在基本没有新投入的情况下增收人民币60多亿元;而且将是中国最大的环保项目,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仅秸秆直接燃烧发电一项,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节约标煤近1000万吨,新增绿电150亿千瓦时。”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韩文科告诉记者,由于技术、投资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生物质能在我国的开发应用非常有限。
韩文科认为,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缺少有效的政策与资金扶持。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只有一般性的鼓励政策,对生物质能没有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办法,所以政策力度不够,落实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中生物质电力上网困难,目前政府的定价没有体现生物质能对环保的贡献,电力价格不合理,很难吸引投资资金,同时国家和地方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没有明确的指引,扶持政策不到位,补贴渠道不畅通,经济优惠政策很难落实。”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认为:“虽然国家已出台生物质发电补贴0.25元/千瓦时的政策,但仍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协调机制;对于农林废弃物混燃量小于总热值80%的情况,国家规定不给予补贴,限制了混燃技术的推广应用。”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国生物质发电尚处于示范项目阶段,示范项从立项、建设、发电上网到验收,尚无专门的管理办法,大大影响示范项目的进度,也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示范项目需要国家在政策、财税、科技投入和管理方面给予积极关注、支持。”
针对生物质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专家们认为,应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推广政策,逐步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选择多种实用技术和设备,形成良性竞争,以推进生物质发电的应用。
韩晓平表示,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推广计划,引导行业发展示范推广可以在应用中解决这些问题,使技术逐渐成熟,为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同时示范推广可以在应用中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减少技术风险,增加用户的信心,提高本技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带动社会资金进入生物质能利用行业,在短期内解决高新技术试用期一般投资人和银行不愿意介入高风险行业而碰到的资金困难,培育出成熟的市场,为生物质能的大范围利用创造条件。